王水(上)、贺云翱在接受交汇点虚拟主播汇汇的在线访谈。
中国江苏网讯 两会开幕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做客新华报业“两会云访谈”栏目,畅谈如何着眼长远、谋求长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
主持人: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您觉得江苏抗疫总体表现如何?有哪些好经验?
王水:应该讲这次江苏疫情防控打了一场漂亮仗,我们不仅在全国较早实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全程“零死亡”,还派出全国最多的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展现了江苏为国家多挑担子的责任和担当。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省各地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有8000万江苏儿女的携手奋斗。
贺云翱:我觉得把江苏的抗疫表现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去看,都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对于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开放大省来说,能取得收治率、治愈率100%,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江苏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认为,首先,在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有省委省政府决断于“早”、立足于“防”、施策于“准”的战疫战术,让江苏牢牢握住了战疫主动权;其次,江苏经济在全国位居前列,为防控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再次,江苏强大的信息化建设,确保了疫情期间经济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转。就拿我来说,借助网络,我可以在线讲课,跟海内外人士进行学术交流,对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如果离开互联网,不仅我的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授课和研究任务也无法完成。所以我觉得,江苏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也是疫情防控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主持人:在抗疫过程中,是否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如何补齐短板?
王水:虽然我们取得非常亮眼的抗疫成绩,但回头来看,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确还有一些短板。比如在很多综合医院,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发热、传染病等临床学科这几年都在慢慢萎缩。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起来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认为国家应该把综合医院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学科建设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口罩、防护衣物资的短缺,也是疫情应对之初就暴露出来的短板。我觉得日本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可以学习。比如,日本红十字医院门诊大厅在墙体嵌入急救包,遇到突发事件可以直接取出救急,医院的地下室也储存了大量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物资。对于医院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我们应该出台相关规定,明确配备的标准和数量,宁可备而无用,不能用而无备。
贺云翱:从医疗资源来看,江苏总体上医疗力量很强,但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等大城市,乡镇以下的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是保障战疫胜利的重要一环,我记得疫情发生初期,身边的朋友都在四处托人买口罩。这也提醒我们,江苏在防疫物资储备上还要补“作业”。另外,根据我的调查,现在医疗、卫生力量过度集中在临床领域,预防、保健、康复等相关专业的医疗力量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在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配置、力量配置方面还要进一步优化。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前不久广东、上海相继出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政策文件,这对江苏是否有一些启发和借鉴?
王水:公共卫生安全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各个地方都应该守土有责。我们应该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据我了解,江苏已经在着手做这方面的准备,我想,在借鉴学习上海、广东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江苏出台的政策会更加科学完备。
贺云翱:我关注到,上海是第一个正式推出相关意见的城市,意见设定了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20项重要任务,其中包括设立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优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机制等等。广东的相关文件在核心内容上与上海类似。实际上,文件中规定的不少内容,江苏在抗疫中已经付诸实践。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江苏抗疫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出来,取百家之长,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主持人:其实公共卫生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它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群防群治,如何让“多个拳头捏在一起”,共同实现最优效果?
王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我觉得“人民战争”这个定性非常准确、非常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组织起来,比如,要在学校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专业人才,要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加快疫苗的研制速度。防疫期间,我们看到武汉街头活跃着一批批志愿者,他们自发开车运送物资。我觉得,与其“战时”临时发动群众,不如在平时就有计划地组织志愿者,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进行系统培训,这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对起来会更快、更有效。通过这次疫情大考,我相信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会不断迈上新台阶,走在世界前列,因为我们有党的有力领导,有坚强的人民。
贺云翱:立足当下的同时,我们也要谋划长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有群防群控群治的顶层设计,还应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此外,宣传和引导也非常重要。宣传部门、媒体要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网格化、大数据在此次江苏的抗疫中发挥了大作用,这样的治理经验可以转化为社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到社会运转的很多方面。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