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民心、聚人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底盘”。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面对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落实好“保基本民生”重任。我省各地压紧压实责任,精准靶向施策,对因疫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给予临时救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
急事急办,兜底救助再发力
2月9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在扬州独居生活的低保户顾华突发疾病。接到求助电话后,广陵区东关街道何园社区的工作人员随即赶到顾华家,将他送到苏北医院急救。顾华被确诊患有急性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而当时苏北医院透析暂停。多方联系后,顾华被扬州惠民医院接收治疗。社区帮他办好住院手续,安排护工,还购齐了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广陵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每日疫情排查得知此事后,主动介入,特事特办,迅速发放临时救助金,保障顾华住院期间基本生活。
疫情期间,全省有3.2万名无人监护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及特困人员得到了民政部门的关爱照护。全省各地还跟踪帮扶了822名居家隔离、48名集中隔离的民政救助对象。
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抵御风险能力低,疫情期间如何快速对他们进行救助?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说,各地民政部门开通了社会救助绿色通道,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简化申请审批程序,遇紧急情况则特事特办,先救助、后完善手续。同时,各地简化优化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审核审批流程,疫情期间暂时取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环节,避免人员集聚,提高救助时效。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低保、特困供养对象13432人,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滞留江苏的外地人员,民政部门也重点进行了摸排和救助。在昆山打工的湖北籍人员赵均和闵声文随身钱款用尽,无法续租房屋,面临露宿街头的窘境。无奈之下,他们向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求助。该局核实情况后迅速启动“先行救助”,按照当地低保标准分别给予两人995元的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缓解燃眉之急。
对疫情防控期间因感染患病、居家隔离、停产停业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家庭和个人,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及时将他们纳入临时救助,并放宽户籍地申请限制。一季度,因疫情开展临时救助11.74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5380.14万元,其中救助因疫情临时陷入困境的外来人员129名,支出资金15.62万元。无锡、常州、苏州、扬州、泰州等市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和困难残疾人增发临时生活补助,合计资金5321.1万元,惠及38.99万人。
用心创新,脱贫攻坚不停步
4月27日,记者在涟水县东胡集镇见到大病初愈的村民徐文成。他因为突发主动脉破裂,先后两次住院动手术,医疗费用高达30多万元。徐文成是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住院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全部医疗费用从医保报销近90%,村级医疗互助又“二次报销”26040元,自己实际花钱并不多。他感慨地说:“我没有因病返贫。”
去年,东胡集镇在苏北首家整镇推进实施村级医疗互助,按照“以家庭为单位,村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人筹资30元,镇政府和省委帮扶工作队再各补贴10元,个人账户每人50元。项目启动后,除了一个独立核算的试点村之外,全镇有26785人参保,筹收保费80多万元。截至4月13日,已有557人得到医疗互助,“二次报销”总额超过74万元,今年参保人数有望突破4万。
创新做法取得实效,睢宁双沟等乡镇纷纷前来学习。东胡集镇党委书记高正飞说:“去年推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没有文件依据,也担心群众不愿意,冒着一定风险。现在看来,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项目对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有益处。”该镇已实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如期脱贫,发展扶贫产业,改善农民住房,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土地流转……一项项务实之举正带动村民们奔小康。
涟水县时码村支部书记采长红告诉记者:“我们村一家木材加工厂是招商引资项目,在去年村集体收入21.5万元中,木材厂贡献3万多元。因为疫情影响,木材厂连续几个月销量大减,根据销售额按比例返还村集体的部分也跟着降。但我们会想方设法,通过其它项目补上这块收入,为村民办些实事。”今年,时码村要在全村架路灯300盏,还要投8万元新建一个健身广场。
决胜全面小康,关键一仗就在脱贫攻坚。我省在2019年底已基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要围绕高水平全面小康、高质量脱贫攻坚,按照“扫尾、巩固、衔接、探路”的原则要求,继续聚焦未脱贫、返贫和新增低收入人口,聚焦低收入边缘人口、集体经济低收入村和重点经济薄弱片区,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决战脱贫攻坚出了一道“加试题”。3月16日,省委派驻12个重点帮扶县(区)的帮扶工作队相继出征。在江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他们和当地群众携手战斗,迎难而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答“题”,巩固脱贫成果,提高扶贫成色。
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奔小康
当前,省民政厅正指导督促全系统慎终如始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首先是完善价格补贴政策,3-6月,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在原联动机制基础上提高1倍,并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阶段性临时补贴范围。据统计,1-3月全省民政系统已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57亿元,惠及319万人次,其中3月发放1.57亿元,人均补贴146元。7月起,全省将按照不低于5%的增长率提高低保标准,同步提高低保补差水平。
就业,是贫困人口实现稳定收入、持续增收最有效的办法。在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0岁的夹堆村村民杨艳已顺利就业——村里给她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一是当保洁员,二是在村合作社务工。这样,不算自家土地流转和卖梨的钱,她一年有固定收入1.8万元。杨艳的丈夫已瘫痪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她家去年才实现脱贫。“现在,公益性岗位收入有保证,田间收入稳定,孩子读书有教育资助,政府兜底给改善了住房,杨艳一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村书记宋明说。
在园区的蝴蝶兰创业就业扶贫基地,身穿白大褂的当地小伙李奇正在花架间忙碌。他大专毕业后在无锡工作,去年6月得知家乡新建的蝴蝶兰基地招收学员,就辞职回来应聘了。李奇在基地学习蝴蝶兰种植技术,月收入4500元,待学成后准备在这里租个片区经营。
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投资蝴蝶兰项目的台湾锦天勤公司签了协议,吸纳本地青年和低收入农户子女30名左右。他们先当学员再创业,参与打造这个生态农业基地。“我们已招收8名年轻人,基地二期的温室大棚和花卉展销中心正在建,还将陆续招收学员。扩大生产、把蝴蝶兰产业带动起来,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基地生产部经理陈睿骏说。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造血”式就业扶贫不仅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优势作用,还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响水县出台政策,鼓励县内企业、农业基地、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招录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并给予扶贫资金一次性补贴;沭阳县为低收入农户开展“送岗位”专场活动,替企业用工和农户就业牵线搭桥;滨海县通过开展网上扶贫“职通车”、开发公益性岗位等途径,推动1856名低收入劳动者返岗就业、就地就近就业……筑牢返贫防护墙,精准施策保民生。在决胜全面小康路上,江苏必定“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本报记者 刘玉琴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