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从江苏省长调研老旧小区改造说起
2020-04-10 14: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方思伟 白雪  
1
听新闻

《新华日报》4月8日报道,江苏省省长吴政隆7日在南京调研老旧小区改造。他要求,坚持地上地下统筹、里子面子并重、建设管理并举,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相信很多住在老旧小区的江苏人,听了省长的这段话,心里一定特别舒坦,也会特别期待。

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说,这些正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影响他们生活品质提升的短板弱项、痛点难点。

这样的“痛”和“难”,不可忽视。初步统计显示,江苏2000年前建成、尚未改造的老旧小区有近4500个,建筑面积818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93万户。这些小区,占2000年前建成小区的一半左右。显然,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是让更多人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幸福指数的好事、实事。

把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是江苏高度重视的大事、要事。“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在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谈到今年工作重点时,把“推进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作为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六件事之一,要求摸清底数、科学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建筑品质。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翻阅此前报道发现,去年8月20日,吴政隆在江苏省住建厅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曾提出“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停车场建设等民生项目”。不难看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江苏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一事挂在心上。

去年和今年,“老旧小区改造”两次被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就包括“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目标要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300个,加大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力度,新增120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据《新华日报》报道,去年,全省32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升级,130个宜居住区实现蝶变,累计加装并投入使用电梯超过1000部,居民生活舒适度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推进城市小区改造”更是进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十项民生实事,“制定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被纳入全年重点工作。

为什么要关注老旧小区改造,道理说明白了。紧接着的问题是:老旧小区改造,究竟应该改成什么样?其实,早在2018年4月,江苏省住建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给出“十有十无”的答案。

“十有”有哪些?有整洁小区环境、有规范停车场、有无障碍设施、有安全供水供气、有基本消防设施、有畅通消防通道、有安防设施设备、有规范物业服务、有公众参与机制、有住区文化建设。

“十无”是哪些?无危险房屋、无违章搭建、无乱堆杂物、无乱拉电线、无屋面渗漏、无乱停车辆、无乱贴广告、无破损道路、无排水不畅、无损毁绿地。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方方面面,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

倾听基层意见、察看项目进展,这次调研吴政隆实地走访南京三个老旧小区,了解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工作推进中有哪些困难以及基层干部群众还有哪些意见建议。“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首先带您走进这三个小区。

第一站

鼓楼区江东街道宁工新寓二村小区。作为1998年建成的拆迁安置房、房改房,宁工新寓二村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0.25万平方米,有房屋18栋,居民1074户。目前,小区整治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

第二站

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林仙居小区。这个小区建于2004年,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房屋 97栋,居民3492户,人口约1.1万人。目前,小区正在整治中。

第三站

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天顺苑小区。建成于1999年,建筑面积0.79万平方米,拥有房屋4幢,居民168户。通过为期两年的整治,目前这个小区初见良好整治效果。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此次吴政隆实地走访的三个小区,在改造过程中产生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关注。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调研中,吴政隆指出,改造老旧小区要与群众多商量,一起想办法、解难题,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不搞一刀切、不简单下指标、不盲目铺摊子。”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南京老旧小区的改造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

屋面渗漏、道路破损、管网老化、停车不便等问题,始终是老旧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宁工二村小区因建成年代较久,在征询居民意见基础时,居民普遍反映小区房屋外立面乳胶漆脱落,落水管破损堵塞,沥青路面破开,绿化缺失。

根据居民诉求,宁工二村小区计划投资2665万元,主要用来重新粉刷小区外立面、修补坡屋面,拆除违建重做露台。尧林仙居小区已投资1.3亿元,用于外面墙粉刷、平屋面防水、安装电子防盗门、外立面规整、管线规整、道路扩宽修补等工作。天顺苑小区两年来投资662万元,改造雨污分流、煤气主管网、供水主管网,进行房屋立面整治出新、道路改造、绿化提升,设置单元门禁系统和智能物管系统。

老旧小区改造更要顾“老”

“要切实解决好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需求”,调研中,吴政隆强调要补齐“基础设施”和“适老服务”短板。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江苏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均提出要大力推进颐养社区的建设,重点做好老旧小区内坡道、电梯、健身器材、照明系统以及路牌标识系统的适老化改造。其中,到2020年全省标准化颐养社区超过100个。

众所周知,老旧小区中住着不少老人,加装电梯让老人能方便下楼,因此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但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这其中,既涉及楼上楼下意见分歧的矛盾,又有资金筹措、工程实施等方面的困难。

对此,南京探索实行“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划许可手续办理规则》,规定符合加装电梯条件的,允许业主提取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加装电梯,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费用分摊比例由出资的全体业主协商确定,也可参考《增设电梯办事指南》里的出资比例进行分摊,即以3楼住户为系数1,每增加一层,系数增加0.3。加装电梯建设完成后,可申请财政补贴,7层及7层以上20万元/台、6层18万元/台、5层16万元/台、4层14万元/台。

天顺苑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宜居、适老化改造。在小区内加装十余部电梯的同时,降低小区内原休闲广场高度,使休闲广场和小区道路达到同一高度,最大程度的实现无障碍通行,广场内增加栏杆扶手、坡道、台阶踏步、楼梯间休憩椅等设施,以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

创新机制 变“独唱”为“合唱”

老旧小区改造也并非政府“独唱”,更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吸引各种力量参与实现“大合唱”。此次调研中,吴政隆强调,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改造模式”。

以宁工二村为例,该小区正在编制的实施方案中就拟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增建小区配套设施用房,同时采用居民众筹方式建设立体停车楼。

鼓励群众出资,探索金融支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处处长浦晓天告诉“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老旧小区改造,南京积极探索多种资金筹集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金融机构参与、多元投入、居民出资、片区统筹等方式,多元化筹资,以实现资金平衡。同时,通过新建小区经营性用房、社区养老用房等方式,增加老旧小区改造自我造血功能,新增面积给予办理不动产登记。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受疫情影响,江苏老旧小区工程招标、施工出现不同程度的延期。当前,省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省长带头调研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无疑在传递决心、释放信心——确保年内完成整治任务!

今年,南京计划整治老旧小区86个,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房屋968幢,涉及居民3.4万户。截至目前,这些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可研报告并立项,39个小区完成规划设计,34个小区完成工程招标,20个小区进场施工,综合进度达39%。

在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研究员级城市规划师汤蕾看来,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阶段性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推动见效快、能尽早开工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尽快开工,可确保形成实务工作量,尽快形成有效投资。相关人士介绍,江苏老旧该区改造,可直接带动投资几千亿元,能积极拉动消费。

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压实各地工作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今年,江苏将及时总结宜居住区和宜居街区建设经验,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内涵,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建成地域特色浓郁、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美丽宜居城市。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江苏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传递出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进一步转向内涵提升的强烈信号。老旧小区改造属于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不同于大尺度的大拆大建,而是着眼于人的生活体验,进行小规模的“微更新”,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交往空间,涵养社区特色,传承文化符号。

这样的“修修补补”,与城市发展同行,是需要长效机制保障的持续更新。汤蕾认为,政府应鼓励引入专业社区运营机构,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社区提供养老、教育、环保、扶贫、助残等诸多领域服务;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撬动市场资本,盘活闲置资源,创造新的盈利点,吸引市场资金注入;动员居民参与,与物业深度合作,以“一家人”的身份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

记者 方思伟 白雪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