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如常而至的清明时节,在这个极不平凡的春天,注定不一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我们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缅怀烈士、致敬英雄、哀悼逝者,铭记这段特殊的抗疫历程和民族印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于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正是万物复苏的自然起点;而疫情暴发以来的首个小长假,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复苏的重要节点。复苏,于当前形势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疫情造成的社会心理,需要平复;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恢复正常;经济需要复苏,活力更要复苏……纵然仍有几丝凉意,又怎能抵挡春天的脚步?清明也许有几分阴郁伤感,但气息是和煦温暖的,恰如此时此刻——我们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回望,因为希望就在前方;静默中的哀伤,也蕴含着复苏和前行的强大力量。
春日暖阳里,充满复苏的能量。在乡村,农机隆隆、油菜金黄,正值如火如荼的春耕农忙季节;在城市,人潮渐涌、车马喧嚣,各行各业逐步回归以前的节奏,熟悉的烟火气在慢慢恢复。经过一段漫长的“蛰伏”,人们适时走出家门,感受“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的春意,感受“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的意境,感受“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的闲适。生活如同惊蛰过后的草木,日渐呈现出朝气勃发、吐故纳新的生机与活力。 小长假撬动大市场,长期以来是中国释放内需潜力的有效引擎。春节旅游市场遭遇疫情“冰封”,清明小长假期间则显著回暖。数据显示,无论是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景区门票、租车自驾还是周边游等,环比3月均呈现不俗的上涨态势。虽然受疫情影响,难以比肩过往的辉煌数据,但特殊时刻的这种表现,已然不易。更要看到,旅游业的复苏回暖,除了“消费回补”和“政策刺激”助力,归根结底还是源自市场主体的旺盛需求和整体经济的良好韧性。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当下,这一“暖消息”映射出的是中国实力与中国信心。
消费市场有效提振,为经济回暖按下“加速键”。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动,发电量、耗煤量等一系列指标回升,表明3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和消费等宏观数据将迎来明显改善。诸如“宅经济”“云办公”“智生活”等一系列因疫情催生的消费新热点,为经济复苏注入别样活力,也为一些遭受疫情重创的行业企业带来信心和希望。
化危为机、创新突围的“春风”吹拂而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万物复苏叠翠青,日暖风和踏歌行。阴霾终将散去,未来更加可期。疫情,挡不住中国人民奋进的前路、挡不住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步伐。致敬英烈、汇聚力量、砥砺前行,于风雨中挺立,在磨难中奋起,我们终将迎来云破日出、天清气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