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华时论 | 呵护幸福感 激活发展力
2020-03-17 17: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媛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扬州市出台今年的一号文件,在民生项目上列清单、提要求。如果说一号文件是一扇观察发展方向的窗口,那么推开扬州的施政之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连续十多年坚持民生幸福工程的暖心风景。综观各地新出的一号文件,民生幸福都是高频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发展的源动力,在当前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时刻,稳民生就是稳发展,添幸福就是添动力。

“修复”幸福感,缓解疫情的冲击。今天的良好防控局面靠的是人民群众识大体、讲奉献,但无须讳言,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到了群众的幸福感。一些企业失血严重,一些行业遭遇寒冬,在市场链条的传导下,一些群众的就业和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而长时间居家防疫,也让不少群众想念熟悉的餐厅和店铺,想念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不幸福”实际上是个纠缠在一起的闭环:不出门消费就影响经济活力,经济不够活跃又反过来影响就业。但这一切只是暂时的“交织堵塞”,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变,企业对发展的追求没变,只要理清头绪合理引导,幸福感和发展力之间,完全可以正向相关、互相促进。

把幸福感转化为发展力,政府需握好民生“指挥棒”,当好经济“交管员”,在消费和就业两端找到发力点,确保发展之路畅通无阻。促消费,可以让群众和企业“双幸福”,南京的领导干部带头消费,并通过APP摇号发放消费券,带动了实体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城市街头的活力正在恢复。稳就业,更是最为根本的民生幸福,苏州率先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求实现保用工、稳就业;各地着重培养农民创新创业、以“云招聘”服务应届毕业生,确保每个群体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我们不能让暂时的困难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两手抓”防疫与发展时,守住幸福感指数,也就守住了发展质量的指标。

激活发展力,还要将目光放在“看得见的幸福”上。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刺激手段,而群众更希望看到各类政策、各项资金投入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用“看得见的幸福”为发展强肌健体。疫情中暴露出的每一个短板,都是民生工程的好项目,只要实打实地去完善落实,就一定能在百姓的交口称赞中激发经济强大的活力。比如,我们的健康保障水平还有提升空间,今后就要在提升医疗水平、扩大医保范围上下功夫。而更深层地挖掘群众的健康需求,如体育健康产品、舌尖安全保障等方面更是大有可为。再如,疫情期间不少老旧小区的管理难度较高,今后对老旧小区的升级、棚户区的改造等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系统工程会带来大量的需求与订单。此外,智慧城市建设也受到前所未有地关注,通过为城市添智的方式优化决策、强化管理,未来的都市生活一定更加美好。疫情耽误了发展时间,但抓好重大民生工程,就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

呵护群众幸福感的意义在于,它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它不仅是眼下经济恢复的良方,更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写好人民幸福这篇大文章,经济发展的大画卷必然炫目多彩。

标签:幸福感;幸福;民生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