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蒋志初 丁小玲)一块电子大屏,一次视频连线,一批重点项目以“不碰面”方式集中签约。3月9日,宁淮特别合作区举行2020年招商项目“云签约”仪式。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国梁在淮安会场出席活动并作致辞。淮安市委常委、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盱眙县长朱海波,淮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宁淮特别合作区负责人裴清海,盱眙县委副书记、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冉,盱眙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波等领导在盱眙会场出席活动。
据介绍,此次签约采取线上集中、线下分散的方式。现场3个项目投资方分别在南京、海南、北京等地与淮安、盱眙会场视频连线,短短一个小时完成分批签约。本次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应用、ICT新材料研发、智能共享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领域,彰显智能制造和5G网络平台运用,精准契合宁淮特别合作区打造5G智造智慧产业小镇的方向与定位。
当天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蒋根杰已经调试好视频设备,准备好签约材料,入座等待签约。
“特别合作区的‘特别’就在于其创新的发展理念上,我们也是看到这样一个创新的理念,才会选择去宁淮特别合作区落户。我们会充分利用宁淮有利的产业资源,产业工人的配套,以及其土地资源,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研发成果的效益最大化,未来形成以南京江北新区作为研发总部,宁淮特别合作区作为未来研发产能的智能制造区。”蒋根杰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道。
蒋根杰所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是四川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南京江北新区三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所致力于功能复合材料、先进结构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新材料和工艺等领域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此次签约的信息通讯功能新材料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占地约223亩,总投资约10亿元,涵盖5G通信新材料、3D打印材料、光刻胶新材料等方面。据测算,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带动后续投资约5-10亿元,带动周边新增就业约500人。
规划推进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淮安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宁淮挂钩合作,打造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南北优势互补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创新之举、务实之措。宁淮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宁淮特别合作区坚持不懈抓招商、谈项目、求发展,最终与北京、南京等三家公司和机构达成投资合作意向。本次项目正式签约正是宁淮特别合作区发出邀请后的第一次集中回应、第一次投资合作、第一次收获成果,也是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勇于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的真实体现。
张国梁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本次签约的项目,投资体量大、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既符合疫情可能催生驱动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方向,也切合宁淮特别合作区“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的产业定位。希望宁淮特别合作区、盱眙县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101%”的淮安营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聚合力量、聚集资源,超前主动过细做好项目落户落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智能共享制造园区项目将助力宁淮特别合作区打造5G智造智慧产业园(小镇)。据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总监陈哲介绍,阿里将为宁淮合作区提供建平台、育生态、做标杆三大服务内容。充分发挥阿里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立体化产业优势和宁淮特别合作区在产业、人才、环境、政策、区位等方面优势,通过绿色、开放、共享等先进理念的植入,应用物联网感知设备和前沿信息技术、整合数据资源、依托云平台,以高可靠的5G通信网络为基础支撑,打造智能共享园区,实现工业制造中管理、运营、生产整体智慧化、智能化,提升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效能。
安全智能主控芯片封测基地项目在特别合作区主要实施国产SSD安全智能主控芯片封测,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SSD安全智能主控芯片320万颗、高性能存储模组30万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5亿元以上,利税超1.5亿元。
据了解,宁淮特别合作区“5G智造智慧产业小镇”初期规划面积4.38平方公里,目前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了园区5G规模布局,包含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和共享社区四个单元。小镇秉承“低碳绿色、产城融合及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建设范畴,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5G网络为基础支撑,通过自组织的柔性制造系统,打造高品质、高能效、产业集聚的5G智造智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