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武汉部署在全市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这一轮排查对阻断新冠肺炎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鲜有人知的是,在南京,早在1月24日,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南京就启动了这样一场大排查。不同的是,当时的南京只有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且均为输入型感染。南京这场排查针对的是半个月来有武汉行程史的人员。
那晚,约7000人投入这场遍及南京全城的大排查,他们中有民政人员、社工、网格员、片警、社区医生、志愿者。面对未知的病毒,面对潜在的风险,不管心中是否忐忑,家人是否担忧,他们没有躲闪,为南京后面阻断疫情扩散赢回关键一战。
那个湿冷的夜晚,所有在城乡奔跑、敲开一扇扇门、冲在风险最前面的那7000人,值得南京人说声“谢谢”。
1
1月24日是农历大年三十。彼时的南京,全城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在绝大部分市民看来,疫情还只是千里之外另一座城市的不幸。
然而那一天,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正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午召开紧急会议,7个工作组负责人(后面增加到15个)全部到位,以战时要求部署。疫情会发展到哪一步,谁都心中没数,大家只知道尽一切努力,把每一步做到滴水不漏。
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所有近期到过武汉的人员,让他们一律居家隔离,严禁走出家门,以防感染扩散。
下午3点多,南京公安拿出各区近期有武汉行程史人员名单,总共11044人。
南京是全国首个拿出有武汉行程史人员名单的城市。可以说,名单出来,风险点找到,切断潜在传染源,这是南京防控指挥部的首场大战。
决定疫情防控成败有“四早”原则,“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而“早发现”和“早隔离”,主要依赖基层一线工作者。
南京整个市域范围6597平方公里,100个街道、1241个社区,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要过年了,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医卫人员,很多都已放假离开南京。留在南京的能上则上,再发动志愿者。首次大排查,南京投入人员7000人左右。
“要快!”“不能漏一人!”“今天晚上情况必须见底!”南京发出死命令。
十万火急!
很多基层人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任务。每个人都绷紧了弦。
1月24日下午公安部门开始提供名单,各区比对户籍,紧急排查。眼看就要天亮,某个区还有3人未能联系上,区民政局局长急得掉眼泪。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6:30,名单上的上万人全部完成排查,汇总信息上报市指挥部。
上万个风险点,稳住了!
大年三十大排查,一场无声的战斗,将南京从“平时”切换到“战时”状态。
2
“工作30多年,这种事还是第一次碰到,那个晚上刻骨铭心。”除夕傍晚6点多,南京溧水区洪蓝街道民政办主任赵亲贵收到一份名单,街道有7名在武汉读书的学生,要尽快排查到位。
赵亲贵赶紧联系,共涉及6个社区。两个多小时后,7名学生核查清楚,并都通知到位:学生在家隔离,每人要有单独房间,不能离开家门。
排查情况上报区指挥部,赵亲贵喘了口气,继续在政府值班。半夜12点多,又接到通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来第二批名单,洪蓝街道24名人员有近期武汉行程史,要立刻排查清楚,全部居家隔离。
“当晚是除夕,事情紧急,顾不上老风俗,该叫人还得叫人。”赵亲贵和另一位同事立刻将名单和户籍比对,再拨通名单涉及的8个社区电话,要求把名单上人员排查清楚,每一个都要通知到位,立刻实施居家隔离。
大年初一凌晨1点45分,青锋村党总支书记徐大春听到手机铃响,惊得从床上跳起。“不知道出什么大事了。”接到任务的徐大春一刻不敢耽误,电话叫醒另一位村委委员。名单上有两名青锋社区的人,必须在天亮前找到。
庙东村那位,徐大春知道他家住哪。骑上电动车奔过去。房里黑黢黢,徐大春顾不了,扯着嗓门喊。灯亮了,徐大春一喜,屋里有人。出来的是老母亲,听说是找自己的儿子,老人慌了,“他干什么了?这么晚来找。”徐大春急得要命,还是耐下性子解释,“没啥事,他是不是去过武汉了?那地方发病了,怕传染,我们通知他不要出门。”老人说儿子住到溧水城区去了,报了儿子的手机号码,徐大春却一直没能拨通,急得又是几通电话,请几位相关人士多方再打电话,留短信,务必请当事人不要离开家门。
名单上的另一位姓黄,名单上写着户籍是新庄,徐大春不知道他家具体地址,二话不说,又电话叫醒新庄的村支书,约好碰头地点,去新庄找人。徐大春两人从庙东村赶过去,三人找到黄某家,发现黄某家锁着。不得已,叫醒邻居,得知黄某住在洪蓝集镇上。
三人又赶到洪蓝镇,一看时间是凌晨3点多,三人商议,这个点黄某也在睡梦中,天亮之前不会外出。镇上的房子看上去都差不多,不如再等一会,把那一排住户都敲开试试。三人在镇政府等到5点多,天蒙蒙亮,动身去找黄某。敲开门,黄某大为感动,坚定表态呆在家里自行隔离。
天亮了,庙东村那边,人也联系上了,同时启动居家隔离。
“两个人落实好了,我们才敢放下心。”这只是开始,20多天来,徐大春一天也不敢放松。有两次半夜接到电话,有居民晚上发烧,吓得他冒汗。还好,都是有惊无险。
3
2月21日的南京,春阳煦暖,南京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敏丽远远地听到有人喊,等来人走近,刘敏丽看清了,叫自己的是开源社区三村的郑阿姨。
“刘医生,你辛苦了!我们全家为你点赞!”郑阿姨自动在1米外停住了,笑容满面。
这个春节,郑阿姨一家过得不轻松,直到元宵节前孙子和儿媳解除隔离,一家人才安稳下来。
通知郑阿姨儿媳和孙子要居家隔离的,正是社区医生刘敏丽。
大年三十下午5:40,刘敏丽一家人正在包饺子,突然接到医院通知。上面要紧急排查近期有武汉行程史人员,医院放假,只有刘敏丽和另外两位护士留守南京,院长在电话里给三人分了工,每人负责两个社区。刘敏丽不敢怠慢,赶紧让爱人开车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到单位,居委会主任正等着,她揣上体温枪和玻璃温度计,穿好工作服,拎了只口罩,跳上主任的电动车直奔居民小区。
赶到开源社区,片警也到了。三人一起上门排查。在开源社区三村,居委会主任敲开郑阿姨家的门。郑阿姨家的儿媳、孙子年前到过武汉旅游。“听说要居家隔离,一家人都很紧张。”刘敏丽说,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新冠肺炎到底有多严重,她一边安慰居民不要太紧张,一边强调要做好防护,要求孙子、儿媳绝不能出门,两人要在单独房间,保持通风,勤洗手,尽量避开家人。
跑完一家,刘敏丽赶紧跳上电动车奔向下一家。天空飘着雨,两人不管不顾,淋着细雨往巷子里钻。“上面要求每隔1小时汇报进展,越快越好。名单上的每一位都要立即实施居家隔离,全部通知到位。”居委会主任骑着电动车在小巷里七弯八拐,还一路接电话。名单上的人排查了多少,有没有谁出现症状,情况怎样,上面追问得紧。刘敏丽说,当时对新冠肺炎毫无了解,一看这架势,莫名地感到紧张。
有两户住在六楼,三人小跑上楼,累得气喘。怕天气冷体温枪失灵,刘敏丽把仪表夹在羽绒服里保暖。刘敏丽负责的两个社区,总共有14户要排查,其中8名当天不住在秦淮区。片警再调用数据,一个一个打电话,最后14名人员全部通知到位,无论在哪,即刻起实施居家隔离。
出发时天还没黑,跑完最后一家,已是漆黑一片。赶在晚上十点前,刘敏丽这一队全部排查完,数据上报。
回到家,刘敏丽不觉轻松,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卫生服务中心已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归队上班。第二天,她要和社工、片警再次上门,一天两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
南京11个行政区加上江北新区,全部在第二天即1月25日早上6:30前,完成了名单上11404名人员的排查。其中秦淮区完成得最快,24日晚11:30之前将所有名单排查情况全部反馈到市指挥部。
4
看上去,这都是普通的事,很小的事。就是每个点上的这些小事,体现着城市的治理能力。小事做到位,才有整个防控大网的牢不可破。
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通江集村党总支书记张晓云带上社工、村医,开着车,当晚跑了100多公里,他们刚把7人排查情况上报完,就听到居民迎接新年钟声敲响的欢呼声。
顶山街道金汤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鸣和社工敲开门,各家各户还是满满过年的氛围,有的出去打牌了,有的全家看春晚。王海鸣的突然出现,让这些家庭对疫情感到警觉,开始重视防护。
雨花台区小行社区服务对象近3万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20个人,接到名单,社区党委书记汪立文连夜组织网格员、楼栋长、物业楼管摸排,最终确定去过武汉的有23名,其中14名回老家过年,9名留在社区,当即居家隔离。
这场7000人同时行动的大排查,只是开始。整个春节期间,排查对象从武汉扩大到湖北等重点地区人员,后来扩展到外省回宁人员。
有多位社工在此期间发烧,也有社区把人员分成AB岗,以防“全军覆没”。幸好担心没有变成事实,最坏的准备没有用上。
进入2月,有些城市、有些地区陆续开发出人员信息登记系统,外来人员均要进入系统登记,省却人工排查很多麻烦,但若要确保一人不漏,还需人工上门排查。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那个阴冷的夜晚,7000名基层一线人员的恪尽职守,让今年南京的春光更显灿烂。
见习记者 许雯斐 朱 泉 李 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仇惠栋 颜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