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代表委员热议创新驱动发展 释放“双重优势”,助力稳健前行
2020-01-16 07: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 拓  
1
听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江苏最为厚实的“家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构建我省转型升级最大动力源的需要,也是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底蕴深厚优势的需要。代表委员们表示,释放“双重优势”,江苏稳健前行有实力、有信心、有底气。

  注入新动能,

  激活企业创新基因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经济竞争已从成本竞争、规模竞争转向创新驱动的科技竞争。创新,将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新动能。

  “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的‘高峰’。”省人大代表、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礼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句话印象深刻。“作为企业,要义不容辞担起创新的责任,挑起关键技术攻关的大梁,研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硬核’产品。”刘礼华说,当前企业组织了10多人的研发团队,投入上千万元,正紧锣密鼓地攻关“碳纤维斜拉索”制造技术。“江苏的碳纤维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产量占全国60%以上,如果能突破应用领域的‘堵点’,将成为江苏经济的一大亮点。”

  “我是来自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大力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比’深感认同,备受鼓舞。”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九虎认为,只有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以科研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化促进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去年,我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和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这两个专题参加了一些调研。”省政协委员、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敏说,经济转型不仅跟传统产业有关,科技企业同样要转型发展,要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动能,参与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前我们觉得基础研究可以等一等,可以先模仿一下或者继承一下,但是现在不行,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去做核心技术研发。”

  搭建平台,

  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守着科教资源这座“金山”,江苏的企业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代表委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

  “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我省培育产业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之一,航空产业的发展需要航空人才的强力支撑。”省政协委员、江苏无国界控股集团董事长黄飞建经过调研发现,江苏有5所本科院校、3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技术、空中乘务、无人机应用技术等航空类专业,已形成基本的航空教育培训体系,各类人才培养培训能力稳步提升。

  “目前,南京、镇江、无锡、常州、苏州等地的航空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 黄飞建建议,要加大对航空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挖掘江苏的航空基因,在中小学推进航空职业启蒙教育,采用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的“双导”模式,发扬光大江苏的“航空基因”。此外,要加强对航空教育平台建设的支持,激发航空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修信表示,江苏的科教资源丰富,要借助这一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建议建立高技术应用平台,及早布局、及早规划,这将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在省内几个科研基础较好的地区试点,而后向全省推广。”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副院长李心合表示,大学是科技创新主力军,高校的科技创新,需要摆脱过去常见的那种局限于技术的框架内,就创新谈创新。实际上,激发大学的创新力,除了加快传统意义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更重要的还应该注重技术和资本结合。高校技术不和资本嫁接,就很难快速被市场、社会所认可。“江苏应当建立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在技术创新最开始的谋划、设计上,就要与资本对接,让研发的技术都具备商业转化的能力,而不是仅就技术创新谈创新。政府部门要为高校间、各区域做好‘搭台’工作,可以提供‘种子’基金,基金运作收益不断开花结果。”

  完善机制,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如何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各要素高效流动,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与担当。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着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

  “我们要努力把创新融入产业的血脉,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增添新风景,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做支撑。”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表示,创新和人才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要把创新聚焦到推动产业上,把产业落脚在创新项目上。”祁豫玮介绍,用好人才资源,浦口将目光放到大平台建设及院士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上。“我们将充分对接一流名校和部属实验室,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和智力成果,打造标志性人才及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支撑。浦口将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形成区域创新中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政协委员、民盟镇江市委主委杨晓勤认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磅礴力量,需要政府建立企业创新的动态培育机制。可以建立创新企业库,分类培育创新领军型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国家和省级高新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等。此外,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要想方设法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机构数量,特别是提高大中型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

  构建创新生态,还要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掌门人”,省政协委员、江苏网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成华一直在迫切寻找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的办法。“我们与中科院、昆山杜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机构,通过产学研结合,用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优势。”企业目前已培养出100余名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但潘成华仍然觉得高端人才紧缺,引进难度大。“建议我省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对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进行适当减免,推出购房补助等优惠政策,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拓

  王梦然 蔡姝雯 王建旸

标签:企业创新;基因;创新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