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7日,在第二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上,江苏提出与兄弟省市一起扛起使命、担起责任,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江苏交通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好先行的坚实基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完善,江苏省公路总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1公里,实现了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建成过江通道14座,包括苏通大桥、泰州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工程。江苏省千吨级航道面积密度约为2.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德国的1.5和美国的0.3。高速快速铁路里程达到1811公里,长三角核心区(沪宁杭)形成“一小时高铁圈”。江苏省现有9个运输机场,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
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建成京沪等3条苏沪、宁杭等2条苏浙、郑徐等9条苏皖间干线铁路;建成5条苏沪、3条苏浙和10条苏皖间高速公路;整治提升长江深水航道、连申线、芜申线、淮河等干线航道,长三角干线航道网达标率78%;11个“省际断头路”项目已建成2个、在建6个,剩余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综合运输服务持续改善。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铁路、航空客货运量比重显著提升,水路货运周转量比重达68.3%。开通民航国际及地区航线77条,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民航直达率达85%。全省城市公交分担率达24.8%,有7个城市已拥有或在建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40公里,居全国第四。建成17个综合客运枢纽,让旅客在客运站内部实现“零距离换乘”。多式联运发展成效明显,有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4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19个。
目前,《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中,涉及江苏的11条省际断头路2条已建成通车,6条正在建设,其余3条也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交通运输部核定我省19个省界收费站,去年已撤除5个,其余14个已开始正线取直建设,年底前将完成撤站任务。江苏牵头开展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试点,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已相继开通44条省际毗邻公交,其中江苏与沪浙皖开通34条。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长三角区域“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江苏如何加快建成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江苏将合力共推枢纽协同、网络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制机制“五个一体化”,实施“十二项工程”:
——建设战略性枢纽载体,共同打造长三角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枢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增强南京国际枢纽功能,推动苏锡常通共同打造环沪枢纽集群,建设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实施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以上海为龙头,充分发挥江苏省机场的比较优势和协同作用,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国际运输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实施共筑世界级港口群工程,加快建设以江海联运为特色的通州湾新出海口、以长江中转联运为特色的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以陆海联运为特色的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
——加密畅通骨干线网,共同形成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北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合新高铁、宁黄铁路等一批项目尽早落地实施。打通溧阳至宁德、高淳至宣城、宜兴至长兴、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等省际“断头路”和“瓶颈路”。以消除京杭运河、秦淮河航道、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等省际瓶颈为重点,建设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实施江苏省内交通网络优联优通工程,打造省域城际铁路一张网。构筑功能完善的过江通道系统,加快推进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项目建设。
——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共同促进长三角运输结构调整新发展。实施国际运输能力提升工程,拓展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开拓加密近远洋航线,强化中欧班列品牌线路集聚效应。实施多式联运高效发展工程,引导多式联运枢纽区布局,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实施毗邻地区服务共享工程,共同推动省际公交、毗邻公交发展,落实跨省市公交“一卡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同实现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实施绿色智慧平安提升工程,推进一体化智能化交通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强化平安交通共保联治。加强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打造长三角“绿廊”;建设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打造长三角“绿带”;共建宁杭生态交通走廊,打造长三角“绿脊”;建设世界级湖区生态交通体系,围绕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打造长三角“绿核”。
——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共同开创长三角国际创新新模式。实施一体化示范区引领工程,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推动示范区内省际毗邻公交客运政策制度创新,联合打造跨界生态文化廊道。实施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工程,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区域交通运输监管与协同共治。实施信用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区域交通运输信用制度建设,促进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联合拓展长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新空间、新动能、新模式,试点开展无人驾驶等研究及应用,打造G15现代化沿海产业走廊、G25绿色制造走廊、G42交通创新产业走廊,推动以“交通带+产业带”发展。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