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对标“未来长三角” ,江苏如何答卷?
2019-12-03 07: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方思伟  
1
听新闻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25年,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标“未来长三角” ,江苏如何答卷?

  千呼万唤始出 来 ! 12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 下 简 称《纲要》)。《纲要》提 出 ,到 2025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 进 展 。 到 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蓝图已定,未来的长三角将是什么样的?对标规划,现在的江苏还要怎么做?

  1 未来的长三角什么样?

  此次《纲要》的正式印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同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 2035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2 江苏如何交上“优秀卷”?

  记者注意到,《纲要》明确的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中,江苏就占到9个,除沿江8市(即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外,苏北地区的盐城也进入其中,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纲要》还将江苏吴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份《纲要》在哪些地方“点名”了江苏?又给江苏出了哪些“题”?江苏各地又该如何抢抓这一轮国家战略的机遇,交上“优秀卷”?

  3 专家视点:都市圈发展是重点

  中规院江苏分公司首席规划师邹军认为,在三大国家战略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定位建设“一极三区一高地”,对江苏的影响更为直接。

  ▉ 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圈五轴”“1+3功能区” 的地理划分和空间组织,将趋于优化或者重构。

  ▉ 都市圈将是“一体化”的重点,其中包括吴江在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各个都市圈率先推进“同城化”的地区可能成为突破口。

  ▉ 临沪、近沪地区将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机,但需要超前谋划、整体规划。

  ▉ 徐州虽不在长三角中心区内,但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苏北最大的城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具有特殊作用。邹军建议,江苏应以高水平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先导示范,推动全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以跨界功能板块规划建设为契机,为产业、服务、空间的深度协同提供锚点与抓手;落实国家战略“各扬所长”的要求,培育特色鲜明的新型发展载体;识别新一轮政策极化下的发展高地,按主次有别的原则对要素汇聚条件好、示范带动意义强的重点城市予以倾斜。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纲要》明确,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1、加强区域协调互动 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2、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 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加大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 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 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 4、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加快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纲要》明确,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效率。 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 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 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纲要》明确,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1、共同加强生态保护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环巢湖地区、崇明岛生态建设。

  加强天然林保护,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实施黄河故道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开展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

  推动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长江流域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复绿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两淮矿区塌陷区治理工程。

  2、推进环境协同防治

  共同制定长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大运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方案,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

  3、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

  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污染赔偿机制试点。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纲要》明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1、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依托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聚集区,稳步推进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境外园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

  2、协同推进开放合作

  深化国际人文合作。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十九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纲要》明确,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方思伟 整理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见习记者 范俊彦 摄

标签:发展;实质性;发展规划纲要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