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台商也是苏商,台资企业也是江苏企业。”“只要在江苏发展,就是江苏的企业,我们一定会服务好,支持好,共同创造新的辉煌。”刚刚闭幕的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这番诚挚话语,赢得与会台胞台企的热烈响应和普遍欢迎。
而伴随峰会召开公布施行的“26条措施”即《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与去年发布施行并引起强烈反响的“31条措施”即《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相比,名称里虽只多了3个字——“进一步”,但这普普通通的3个字,因其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广而显得“沉甸甸”,又因其饱含的同胞亲情让人感觉“暖洋洋”:聚集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将在5G建设、融资担保、通信资费、职称评审等诸多领域给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将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帮助台胞台企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也更广、更深。
江苏是台资最密集、台胞往来最热络、两岸交流合作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从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江苏,30多年来,台商纷至沓来,台资扎根生长,台企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截至今年8月,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79万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300个,实际到账台资近800亿美元,全省吸引利用台资总量连续15年位居大陆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惠台利民政策和环境。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江苏始终高度重视台资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苏台合作成为两岸合作的闪亮名片。去年9月,我省公布“76条实施意见”,这是江苏对国家“31条措施”的具体再落实。今年,为全面认真落实“26条措施”,江苏还将以更坚定的信心、决心和诚心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为台胞台企提供更高水平服务,帮助两岸企业共同开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让广大在苏台胞台商享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两岸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各具优势,唯有在相互开放中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应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挑战。大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台商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融合发展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两岸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
“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市场”,是今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主题,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中华民族昂首迈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苏台合作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共同市场的“蛋糕”必将越做越大,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度也必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