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名书记亮项目、百个项目惠民生”为抓手
第二批主题教育如何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群众满意?常州市以“百名书记亮项目、百个项目惠民生”为抓手,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重点聚焦本地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等,每名党组织书记选择一个项目作为主攻目标。目前已确立97个“书记项目”,一批群众家门口的“老大难”“揪心事”相继破题。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要紧盯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群众和服务对象急难愁盼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查起来、改起来,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赢得群众满意。”主题教育动员会上,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要求全市党组织书记们行动起来,按照“切口小、落地实、惠民生”原则选准书记项目,全力攻坚克难。
对于住建系统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物业管理。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史政达到上海、浙江调研后,确定“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作为书记项目,与组织部门共同出台文件,以发挥党支部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作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先锋物业”“先锋管家”,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重构业主、物业公司、业委会、街道社区之间的信任,带动基层治理走向善治。
中海龙城花园物业公司是首批“先锋物业”,50多名员工中有9名党员。成立党小组、建立党员示范岗后,党组织主动担当,与业主中的党员志愿者、社区党组织加强互动沟通,共同解决电动车充电不规范、高空抛物屡禁不止等“老大难”问题,把“党建引领”落实到日常服务中。中海物业常州分公司外拓总监张豹说,党建元素的加入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为公司带来活力,也赢得居民的肯定。“第三方调研显示,今年业主满意率从80%提至95%,物业费收缴率也上升到95%。”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常州市住建局物业管理处处长盛伟峰说,市物管协会邀请“先锋管家”等走进道德讲堂,讲述从业故事,极大地提升物管从业人员的获得感、荣誉感,提升党组织向心力。常州市新北区物业单位150多名党员中大部分是流动党员,最近不少人主动把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到新北。
“大书记”“小书记”联手攻坚
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杏塘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由于班子不团结,村务管理陷入停滞。“村民们期盼的民生实事缺钱办不了,村集体账面近4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却在‘睡大觉’;有两个村民小组连续9年没人愿意当小组长,16亩集体土地被侵占没人过问……”回忆起当初的杏塘村,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李才良直摇头。
主题教育中,整治好杏塘村这样的软弱涣散村,成为钟楼区委书记赵正斌的攻坚项目。调研摸准情况后,赵正斌直接挂点,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邹区镇党委集中商议,从配强班子入手,改派企业家背景的村书记,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区委常委重点帮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第一书记”和“项目指导员”定期赴村指导,镇选派2名科级干部蹲点,组团带领村班子成员盘活资产、制定规划、对接市场。
新班子上任后,规范村务管理,新办民生实事,很快聚拢人心。84岁的老党员张巧娣告诉记者,村民们盼了多年的主干道路灯终于亮了,垃圾堆被平整成小花园,妇女们也有了跳广场舞的地方。“以前软弱涣散,就是因为实事不到位。新书记会当家,想办法争取资金办实事,上上下下的调研也给村里发展指明方向,大家都说杏塘从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一盏灯照亮村民回家路,也解决以往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应、干部无威信的难点问题。
常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胡锁军说,以前很多专项整治问题往往是前脚解决,后面又冒出来,原因在于没有除根。现在由“一把手”挂帅,带动整个单位业务工作聚焦,从机制上破解难题,防止“烂尾”。在整顿软弱涣散村中,钟楼区总结“党建体检”8张清单,有效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书记项目的落脚点是要让群众得实惠。在溧阳市,以书记民生项目为契机,系统实施“五堂一站”微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体验到“+1°”的幸福。
溧阳地处苏浙皖交界处,外来务工人员多。随着外来娃的增多,教育资源显得严重不足。为了缓解入园难、入学难,溧阳按“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进行布局,新建8所幼儿园,同时专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资助每生每年3000元,后又覆盖到全市困难家庭儿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除了幼童小学堂,“五堂一站”中的如意小食堂让8500多名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助餐服务;百姓议事堂让村民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激发村民自治活力;126个文化小礼堂打通公共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主题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靠发展的实绩来检验。没有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就难言主题教育的‘含金量’。”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昌明说,“百名书记亮项目、百个项目惠民生”活动,让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主动扛起“第一责任”,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把初心写在实践里。随着党建民生项目落地生根,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形成抓党建、促发展、强基础、惠民生的良性循环,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郁 芬 蔡 炜
通讯员 常诸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