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丁强赴克州援疆之前,江苏省内的专家、干部在克州当地大多任副职,主要从事具体工作和相关辅助事项。丁强赴任克州人民医院“一把手”打破了此前的传统,他不仅全面主持工作,搞行政、忙绩效,还当医生、做手术。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克州人民医院的各项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离不开“大后方”江苏提供的“院包科”支持,也离不开江苏援疆专家们的倾情付出。而作为医疗援疆组的组长,丁强和克州人民医院的深厚渊源,还要从一次“下马威”说起。
“一把手”上任第一天收获“下马威”
2016年年初,丁强刚到克州人民医院,第一项工作就是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反映问题。在大会上,梳理出的绝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一位工作人员作为代表发言,第一句就让丁强感觉到了“下马威”:不指望你3年能改变什么,问题以前反映过很多次,但效果甚微,既然你还要反映,我们就把存在的问题再拿出来说一下……
“反映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都有,绩效考核的、设备维修的,甚至厕所清洁的……”丁强清楚地记得,他正式上任“一把手”的第一天,大会上收到了83个问题,真是千头万绪。但是丁强坚信,既然能管好江苏省人民医院1万多人,就一定能管好克州人民医院这1000多人。
问题的逐一解决,从抽丝剥茧开始。比如厕所清洁的问题,定保洁、换设备,疏通改造难就难在“拖沓”上,但一经整改立刻见效。此外,丁强还定下了方案,短期的问题立刻解决,长期的问题由专人负责,不合理的诉求坚决回绝!经过整改,2017年,员工反映的问题变成了38个;2018年,问题只剩下了6个。“有了权力就要用好,医院院墙里面的事情,还要我们自己干!”丁强说。
是的,有些大实话更容易被别人记住。丁强在援疆医疗工作汇报中说:“什么时候州政府的领导们不去喀什、乌鲁木齐看病,来我们克州人民医院了,那就说明我们成功了!”两年多后的今天,克州人看病已没人再愿意往外地跑了。
医疗阵容让江苏人都“眼红”
7月16日,克州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一群来自江苏的医生正在给当地的百姓义诊,南医大的徐泽宽,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的张峰、肛肠科的史仁杰,省口腔医院的王涛,省肿瘤医院的沈文荣……这些省内顶级专家,推掉繁忙的事务,专程来克州义诊,如此阵容让江苏人都“眼红”。
“我已经来过五六次了,这里很多硬件和医生水平已经超过了内地,每来一次都感觉有很大变化。”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副主任、博导张峰说。
从第九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开展以来,我省8家医院先后选派36名专家援助克州人民医院,探索制定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标准体系,积极开展“院包科”“师带徒”工作。克州人民医院的一个科室得到的是来自江苏一整所医院的支持。这样的举措还被国家标准委列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此外,考虑到克州地处帕米尔高原之边,当地柯尔克孜族又以游牧为主,存在一些特有的病症和高发疾病,克州人民医院还专门建立了全国首个“柯尔克孜族医疗研究院”,针对柯尔克孜族传统用药、易患疾病等展开研究。“我是从乌鲁木齐转院回到克州的,专家们会诊了两天帮我进行了手术,再过两天就能出院了。”克州柯尔克孜族老乡阿克木阿不都克里木笑着说。
一封“求情信”折射克州人医变化
今年年初,有人将一封“求情信”转给了丁强,其大意是一个此前从克州人民医院离开的人想要重新回来工作。“人不是在我手上离开的,但现在想回来,说明医院的改变得到了认可。当然,如果想重回医院工作,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丁强说。
丁强给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两年多以来,克州人民医院的危重病人抢救率上升了60%,就医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员工数量增长50%,业务收入比2017年翻了一番,员工收入也在两年间翻了一倍……“这或许就是‘求情人’想回来的原因吧。”
与此同时,克州人民医院还在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通过既“骑车带人”又“教人骑车”,不断强化医院造血功能。在克州人医的消化科,护士长周静是个土生土长的克州汉族人,在医院已工作了21年,而最近的两年是她感觉医院变化最大的两年。“新大楼盖好了,当地的医生护士学到了技能,以前不会用的设备现在也能熟练操作了。一个医院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提到我在克州人医上班,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以克州人民医院为主,专家团队共组织实施“润心计划”15期、131台手术,深入到边远牧区开展“春蕾行动”“江苏医疗大巴扎”“银发援疆”义诊等,为25000余名祖国的守边人送去关爱。21岁的医院实习生买吾兰向记者表示:“现在我们当地人很少往喀什医院跑了,这里的医疗水平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医院会经常组织我们去牧区做诊疗,很受牧民们欢迎。”
“一把手”是权力,更是责任。丁强只是江苏对口支援克州的典型之一,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援疆者值得我们去书写。现场采访结束后,一句话始终萦绕在记者的心头:通过3年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记者 颜杨林 陈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