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末梢迈向枢纽,接力攻坚推动城市蝶变——交通引领,畅通盐城发展血脉
2019-09-16 07: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卞小燕  
1
听新闻

  去年底,青盐铁路开行盐城腹地;今年底,徐宿淮盐铁路将开通运行;明年,盐通铁路也将呼啸往来;大丰港10万吨深水航道一期、滨海港20万吨以上航道改造提升……“交通线”交织加密,不断动态延伸,让昔日地处交通末梢的盐城加快成为沿海枢纽城市。

  “‘十三五’以来,盐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600亿元,预计到明年底接近千亿元。”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符文华说,“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盐城“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赋予新的内涵。进入新时代,现代交通不仅让全市人民通达畅行,而且发挥出强劲的集聚效应,为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了血脉、提供着动力。

  “三高”支撑,勾画交通新蓝图

  5月22日,盐通铁路盐城南特大桥跨盐淮高速连续梁顺利合龙,这是全线首个连续梁合龙。

  2010年,盐城仅有一条新长铁路单线,“普铁”、绿皮车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盐城人渴望快速接上国家高速铁路网。2011年,连盐铁路开工,这是盐城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时速200公里,客货“混跑”。2015年,时速250公里的徐宿淮盐铁路开始建设,“这才是盐城真正意义上的首条高速铁路。”盐城市铁路办副主任陈建斌说。

  为了畅行天下的梦想早落地,盐城历任主政者接力攻坚,一任接着一任干。细看盐城“十三五”铁路建设示意图,绿线为已开通的青盐铁路,红线为在建的徐宿淮盐、盐通铁路,蓝线为“十三五”规划的盐泰锡常宜铁路。4条铁路线组成反“K”形铁路网,指向北京、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箭头引领各色线伸向不同的远方。

  “青年路高架日车流量7万多车次。假如没有高架,‘堵’将成为市区出行常态。”参与三期市区内环高架建设的盐城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惠民感慨地说。

  “2016年底,市区高架二期建成。市长热线又接到许多市民电话,问三期何时开工。”陈惠民回忆道,盐城市委、市政府决定迅速启动高架三期建设,“田字形,一环五射,无论从哪里驶上高架,15分钟均可到达想去的高速口。今年底高架三期33公里建成后,高架合围面积将达90平方公里。”有了高架,很多居民从久居的拥挤老城区搬到了城南。

  盐宁高速、滨海至淮安高速、盐城至射阳高速、兴化至东台高速、临沂至盐城高速, 在江苏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盐城将新增5条线路,再掀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坐上家门口的高铁,享受1小时到上海、1.5小时到南京、4小时到北京的舒适便捷……高铁、高架、高速勾画新蓝图,让盐城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

  “路外”功夫,助推城乡一体化

  2月12日,全省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视频会议召开,长22.5公里、投资24.5亿元的盐射高速成为关注焦点。

  这条连接盐城与射阳港的高速,既是一条疏港通道,更是射阳县城与外界快速通联的经济大动脉。既有高速公路离县城10多公里,射阳补短板、求发展,迅速启动盐射高速建设,编制10多个报告,仅用8个月就完成正常两年的工作量,为全省重大项目前期推进放了“样板”。我省高速路建设常规投资省市比为7:3,盐射高速则按县省7:3出资,这种“倒三七”模式让盐射高速成为全省首条“以我为主”的创新路。

  “盐城景点很多,但有游客反映‘跑’不起来。”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裴义婷最近接下规划旅游公路的新课题,这是一件“既属交通又不是交通的事”,“建乡村旅游公路,是交通人转变思维、服务发展、牵头组织的一件大事。它需要沿线政府及旅游、农业、经济等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施策。”

  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跻身“世遗”,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条子泥等湿地风貌吸引了世界目光,加上湖荡、废黄河等,构成盐城特色旅游符号。目前,盐城全市有各类景点100多处,打造旅游公路,旨在“串”起分散的景点,同时吸引更多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到路的两侧,湿地、海堤、乡村甚至天然芦苇荡都将成为风景,让游客以“快进慢游”方式,“打开车窗看景,一上路即旅游”。裴义婷介绍,盐城乡村旅游公路现已规划7条线、共1436公里,设有服务驿站36个。

  进入新时代,路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件”,还得具备服务“软件”功能。乡村振兴离不开“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要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还要有安全配套设施,服务农村产业、物流等方面发展。作为“升级版”,“四好”农村路有20项指标,建设性指标、服务性指标各占一半。今年底,盐城“四好”农村路有望全部通过验收。

  结构之变,构建物流大通道

  去年,1902片风电叶片从大丰港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两年位列江苏口岸第一,盐城港成为中国风电叶片出口三大基本港口之一。

  “海运、水运成本低,特别是海上运输,大型化、远洋化、深水化程度越大,运输成本越低。”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戚太龙介绍。受制于盐城沿海淤积型海岸的实际,港口建设长期是盐城交通的短板。进入21世纪,盐城港一港四区陆续开港,港口建设驶上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全市港口投入120多亿元,“十三五”以来每年在港口上的投入超20亿元,投资强度列全省第一方阵。盐城综合运输结构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改过去“汽车拉”为“海上运”。

  去年11月,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滨海港成为经济带上唯一出海门户。瞄准其宝贵的20万吨级以上航道资源,宝武盐城绿色精品钢基地项目、金光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园项目、中海油LNG项目、国家电投协鑫火电厂项目、国家电投滨海港储配煤中心项目相继落户。

  “码头能级决定产业能级,有多大能级,就布局多大产业。”戚太龙说。去年盐城港综合通过能力超亿吨。港口发展改变沿海面貌,昔日荒滩快速崛起成为沿海经济带。在大丰区经济总量中,港口贡献份额超过三分之一。滨海港4个重特大项目未来形成的产出,将达到目前盐城规上工业的总规模。

  运输结构的变化同样离不开机场的发展。去年5月,盐城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开通,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80万人次,可满足典型高峰小时起降15架次飞机的需要。全省第三家、苏中苏北首家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也即将在这里建成运营。

  记者 卞小燕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