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精准扶贫,苏州产业优势对接铜仁生态优势 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
2019-09-11 07: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点击打开食行生鲜、苏州银行等APP,“梵净山珍”第二天就能送到家,这已是苏州市民眼中的“寻常事”。从“黔货出山”到“黔货入苏”,一条高效运转的产销链让扶贫变得可感可触。

  跨越1500公里,江南水乡苏州牵手黔东山城铜仁,同心攻坚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升级版”。2014年以来,铜仁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78%降至4.4%;10个贫困区(县)有6个顺利“摘帽”,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铜仁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铜仁家家有个苏州“亲戚”

  茄子、哈密瓜、葡萄、各种颜色的小番茄……这个夏天,铜仁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的蔬果基地硕果累累。一个个大棚看过去,几乎让人误以为身处气候宜人的江南,但这里其实是贵州石漠化山区里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去年3月,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向高峰村伸出援手。“这一年多,村里的变化比过去十年都大!”高峰村村支书罗文武说,“外出打工的村民们春节回来都惊讶极了,好几个人过完年就留在家门口工作了。”

  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铜仁所辖10个板块曾经均为贫困县。为了更好更快地“携手奔小康”,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在此基础上,苏州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条线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与铜仁各部门广泛结对,镇结对镇,村结对村,学校结对学校,医院结对医院……甚至兜底到户,鼓励党员户与贫困户“结亲”,“一户一策”地想扶贫点子,真正将“精准”落到实处。

  如何带着铜仁“亲戚”携手奔小康,苏州10个板块利用自身优势“各显神通”。常熟为对口帮扶的思南县引来茶叶项目。“常熟产茶,有技术;常熟人爱喝茶,有市场。思南日照少、雨水多、无污染,也适合种茶。只要品质好,不愁销路。”常熟挂职帮扶干部、思南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东说,发展这个项目,常熟帮扶团队心里有底。果然,今年3月第一次采摘茶青就为村里带来20多万元的毛收入,不少原先心存疑虑的村民一下子心服口服。

  截至目前,苏州100个镇(街道、开发区)、409个村(社区、协会、商会、企业)与铜仁122个贫困乡镇、446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其中,铜仁全市319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苏州鸡头米种到铜仁大山深处

  “这个中秋小长假,苏州人可以吃到松桃的鸡头米了。”9月9日一早,铜仁松桃县长兴堡镇白果村,1000斤鸡头米果肉“搭”上快车前往苏州。松桃白果吉祥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苏州帮扶技术指导俞大弟介绍,目前白果村种植了120亩鸡头米,按今年60-70斤/亩的产量、100-120元/斤的市场价来算,每亩地产值约七千元。在鸡头米上市的季节,村民们还能有额外的收入:采,100元/天;剥,25元至30元/斤。很多人感慨:比过去种玉米红薯强多了!

  “铜仁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好山好水好生态。”正是看中这一点,苏州工业园区将鸡头米种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包括鸡头米在内,苏州帮助铜仁发展了若干个高附加值的农业扶贫项目。比如,相城区携手石阡县打造相城石阡共建农业产业园,总投资3200万元,规划建设彩色花卉产业园、蓝莓采摘园等;吴中区携手德江县打造吴中德江共建农业产业园,总投资3700万元,选择食用菌作为主打产业,目前已经建起3个食用菌基地……

  今年以来,苏州通过苏铜扶贫协作平台帮助铜仁市引进东部企业47家,实际投资27.2亿元。其中,位于铜仁碧江区的铜仁苏州产业园就引进了鸿典新材料、同仁之光LED等多个苏州项目。近3年来,苏铜两市累计共建产业园区17个,引进以江苏为主的东部企业142家,实际到位资金134.2亿元。

  “授人以渔”赢得满堂喝彩

  再过几天,苏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铜仁班”将首次开班,33名铜仁学生将在这里度过3年学习时光。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介绍,“铜仁班”招收的都是铜仁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免收学杂费,每月还补助800元生活费。学生毕业后,苏州和铜仁的人社部门将为他们推荐两地的就业岗位。“孩子有出息,将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

  打好脱贫攻坚战,人是最关键因素。苏州一方面积极为铜仁干部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更是持续不断地把优秀人才队伍送到铜仁。2017年以来,铜仁先后有4326名党政干部、2570名专技人才来到苏州培训、进修。苏铜两市互派448名党政干部和3387名教育、卫生、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双向挂职交流。

  “就拿医疗帮扶来说,不应盲目追求高精尖,眼下最迫切的是提高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和危急重症疾病的急救能力。”从去年江苏盛泽医院副主任医师戴骏开展首例药物溶栓病人开始,来自吴江的帮扶医生一个个传棒接力,终于在“第四棒”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邵嘉鑫手上,一个规范化的卒中中心从无到有,印江县人民医院的急救急诊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在持续的双向交流中,两地干群结下了深厚情谊。“刚到铜仁时,听不懂方言。渐渐地,苏州干部几乎都被‘逼’成了半个翻译。”采访中,一位苏州干部笑着说,“现在,我们甚至可以用铜仁话和老乡打招呼了。铜仁干部工作时也很少再说方言,既照顾到苏州同事,政府办事也因此变得更加规范。”

  记者 孟 旭

标签:铜仁;苏州;亲戚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