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近日举行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新闻发布会,针对老百姓吃穿住用行等各方面端出23条促消费大餐,进一步提振老百姓“买买买”的信心。
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又是生产的动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也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马车。从公众角度看,吃穿住用行,皆是消费;从经济发展视角看,自2013年起,消费持续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2018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8%。消费对公众生活、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消费的提档升级也是有目共睹。比如,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消费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消费行为由大众型向个性化转变,等等。
但从现实来看,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还未得到真正满足,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电影《哪吒》票房突破47亿元,苏宁818购物发烧节订单数同比去年上涨561.07%……这都说明,问题不在居民不爱消费,而在于往哪里消费。如何增强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来刺激消费,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出台的23条促消费举措,从源头出发,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意在补齐公众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短板,就是促消费的实在举措,必将激发更大的消费潜能。
放宽准入、增强供给,是培育新兴消费的前提。过去一些领域,企业有涉足的意愿,但是市场并没有降低门槛,导致活力不旺、供给不足。此次消费大餐中,对文化旅游、体育、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七个服务领域,放宽了市场准入,比如支持自驾、邮轮、游艇旅游等。一方面,这些领域都是从公众实际需求出发,在需求侧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拓宽供给侧主体来源,致力于形成多方参与、多元供给的格局,为更好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供基础,不断激发潜在消费活力。
服务与品质是放心消费的保证。一段时间以来,商家虚假宣传、电商“刷单炒信”、售后投诉无门等现象,不断消解消费者的信任。推动品牌形象重塑和信用体系重建,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实打实的举措。比如,开展“精品江苏”品牌认证,推进建设“江苏网上消费名品城”;建立健全守信“红名单”制度,推广消费领域“信易+”场景应用,对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正是挤出水分、增强信任的有力抓手。质量和服务有了保障,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激发消费潜力、扩容消费空间,还需保持耐心,久久为功。省里出台的促消费大餐,对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新兴消费、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带来的政策红利,还需各方积极落实,才能切实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汇小溪为大河,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