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涟水奋力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19-08-28 07: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立秋刚过,涟水县红窑镇夏楼村金鸡坨乡村旅游示范区,千亩荷花竞相绽放,游人如织;涟城街道林场村香瓜种植基地,工人将新摘的“黄金瓜”套袋打包销往全国各地;陈师街道合兴村的“姐妹花”舞蹈队在村“百姓大舞台”跳起自编自导的《咱的好日子》……走进涟水,一幅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映入眼帘。

  “我们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整体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现代化、乡村生活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涟水县委书记王向红说。

  兴产业,打造强农富民聚宝盆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在涟城街道嵇安村的张罗食用菌富民产业园,20多名工人正在采摘香菇,伞状的香菇个头饱满,菌香扑鼻。“小香菇已成我们村的‘致富伞’,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收入,去年,我们就摘掉了穷帽子。”张罗村党总支书记胡志万笑呵呵地说。

  张罗村的产业基地为何建在嵇安村?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必文告诉记者,张罗村食用菌富民产业园是典型的“飞地同创”项目。近年来该县创新开展“飞地同创”工程,鼓励引导位置偏僻的经济薄弱村打破区域限制,到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园区发展产业化带动项目,收益按照项目实施村和产权所有村1:1分成。目前涟水成功实施“飞地同创”项目20个,带动39个经济薄弱村出列摘帽。

  除了香菇,涟水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休闲农业5条产业链条也越拉越长,百花园、百药园、百果园、百菇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风生水起,成为富民增收的“强引擎”。“南集镇农业园区正在申创省级农业园区,1000亩瓜蒌园、200亩西瓜园、300亩苗圃园、120亩蔬菜园、600亩螃蟹园‘五园一体’,可为周边5个村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带动80多名低收入户就地就业。”南集镇党委书记薛必猛说。

  重宜居,构建绿色生态新空间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

  “没想过能住这么漂亮的小别墅。”即将搬进新家的成集镇条河村村民刘中林感慨说。碧水蓝天下的条河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幢幢白墙黛瓦、江淮风貌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村民文化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百姓广场等一应俱全。

  抓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同时,涟水县还强势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先后投入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对1168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的危房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爱满屋’——1+X关爱行动”,为他们购置家具、锅灶等日常生活用品。“我们不能一建了之,要真正让困难群众不仅有房住还要住得好。”涟水县县长时勇表示。

  有好房子更要有好环境,农民的生活才能更有品质。涟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做好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硬件建设,推进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向农村延伸。绵延21.3公里的南六塘河再现绿水清波。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来修复水生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诗意栖居生活正成为现实。

  黄营镇朱桥村是涟水县唯一的民族村,有410户农户,以前家家户户养牛养羊,环境很差。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该村建起6幢牛舍开展集中规模养殖,还引来一个总投资2000万元的特色产业项目,集花卉苗木、蔬菜瓜果、食用菌产业于一体,不但改善环境、增加收入,而且开发出休闲农旅项目,形成生态养殖、高效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朱桥村已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塑乡风,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乡村振兴,要塑形也要铸魂。涟水县通过实施“党员责任田”项目和乡土文化振兴工程,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实现乡村“外在颜值”和百姓“内在气质”同步提升。

  在东胡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在给村民张大爷理发。“在这里,可以拉家常,能免费理发,衣服还能送来洗。”张大爷说。截至6月底,涟水县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小康路上我当先锋”“邻里一家亲”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老百姓的业余生活由在家打麻将变成到这儿下下棋、看看书、听听戏,幸福感、满足感得到极大提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魂’。”在涟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杰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住上好房子,更重要是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好面貌。

  涟水塑造文明新风的重要一招,就是通过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好人文化,重塑乡村文化内涵。该县建立包括223人的乡贤名录,通过举办乡贤文化节、建设乡贤文化广场等,用身边事启发身边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同时按季度评选涟水好人,去年以来,2人获评“中国好人”、3人获评“江苏好人”。各类先进榜样成为引领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中的重要一环。涟水创新开展“庭院美、环境美、家风美、风尚美”“四美”在农家创评活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前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得到根治。”梁岔镇宣统委员朱金城深有感触。该镇费庄村的刘启明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一年人情往来就要1万多元,是最大的家庭开销,现在一年不到1000元,生活质量提高不少。

  通讯员 李卫兵 孙国柱

  记者 蔡志明

标签:富民;聚宝盆;涟水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