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国际科技园
中国江苏网讯 随着江苏自贸区的落地,改革开放“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再担探路重任——布局苏州自贸片区,开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约占全省一半面积的苏州片区将着力在贸易便利化、产业创新发展、金融开放创新、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护、聚集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开展具有特色化突破性制度创新,打造“一区四高地”,即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自贸区不能简单理解为“给几个新政策”
“今天下午,我们办公室就接到了十几家企业打来电话,都是关于自贸区的。”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党政办主任袁德刚笑言,“我们都来不及解释,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能简单理解为‘又要给几个优惠政策了’。”
根据总体方案,苏州自贸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覆盖园区四个功能板块的核心区域。其中,“高贸区”板块约有七成面积被划入自贸区,实施面积占苏州片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苏州自贸片区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六大任务框架下,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包括多项特色化突破性制度创新。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卫明介绍,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苏州片区将探索优化对细胞、组织切片等生物医药类基础性原料的检疫准入。园区是公认的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去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26%。“此类政策落地后,将极大提升辖区对于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吸引力。”
“江苏自贸区将过半的实施范围放在苏州片区,源于园区基础较好、条件完备、机制成熟,更易于取得示范效果。”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无疑是巨大利好,园区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据介绍,园区还将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开展自贸试验的重大举措来抓,主动布局双向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政落地将为地方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26日当天,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为苏州自贸区某客户办理进口开证、单一窗口保函、出口交单、国际汇款、跨境人民币汇款、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实现苏州自贸片区多项业务首发。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银行已服务沪津闽粤等10多个自贸区,对于其金融业务在苏州自贸片区的发展,他们充满期待且信心满满。
环金鸡湖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括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在内的近千家金融类机构散落其间。这里是苏州乃至全省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如何扩大金融开放创新?如何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苏州金鸡湖商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晓明透露,早在江苏自贸区落地之前,金鸡湖商务区就曾多次前往上海、广东“取经”,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将陆续落地。
成立于2000年的苏州国际科技园,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尤其后两重身份使得国际科技园与自贸区关联紧密。
“国际科技园约有3/4以上的面积被划入自贸区,由此带来的利好将在最近几年内陆续显现。”苏州国际科技园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科技园将获得更加丰富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园内企业将获得更多优质的创新资源,更有力度的人才、资金、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将不断加速在这里汇集。
发展自贸区实质为造就“最佳营商环境”
“从本质上说,自贸区是对区域营商环境的再升级。”袁德刚说,自贸区落地之前,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已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优化营商环境。今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21条助推综合保税区优化升级的创新举措。7个月来,园区综保区全力推进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为企业发展造就优质营商环境。与综保区政策相比,自贸区政策有叠加重合,更有升级提档。
“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苏州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卢华说,“如何借助自贸区落地的契机,以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及苏州的转型发展,是眼下苏州应该着力推进的大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发展瓶颈,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发挥创造力。苏州的经济发展放在全国来看也极具典型意义,完全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探索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办法和思路。
园区领导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突出中新合作、开放创新和产业转型三大特色,立足改革开放大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努力将苏州自贸片区建成投资贸易自由便利、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跃、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本报记者 孟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