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服务区成“网红”、乡间路仿若画卷……是什么让江苏人出行变“诗意之旅”
2019-08-06 08: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石小磊  
1
听新闻

  70年披荆斩棘,70年昂首奋进,70年来的几代人,挥就一部属于江苏人的奋斗史诗。而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踏上新征程,江苏人又将如何追梦新时代?近期,扬子晚报记者兵分多路,将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美丽江苏等多个维度,深入一线采访。

  从今天起,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请您跟随记者行进的脚步,共同感受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江苏。

  1979年,在江苏诞生了中国第一条正规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宁六公路;1996年,江苏首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通车,立即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2019年,全国最大的高速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刚刚开业半个月即成为“全国网红”……车轮上的江苏,正从速度、安全走向城市地标、文化高地。

  是什么让江苏人出行变成“诗意之旅”?8月5日,记者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组赴实地一一“打卡”。

  通讯员 王金媛 实习生 唐佳燕 记者 石小磊

  打卡1:城外网红服务区

  没时间逛江南?服务区即可圆一个水乡梦

  2019年7月18日,经改造升级后的江南园林主题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正式营业,以绝无仅有的“梦里水乡、诗画江南”风格一举成为近来最新最火的“网红打卡地”。

  粉墙黛瓦、抽象江南,这是8月5日上午,记者在阳澄湖服务区刚一下车的第一眼感受——这不是将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水墨画搬到了现实中吗?还未踏入圆月形的前厅大门,堂内清丽悠扬的昆曲腔调便从临水戏台的水袖间洋洋洒洒婉转而出,好一个诗画江南!

  作为截至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的面积达3.9万平方米,有五六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1/4的大小为室外景观,取狮子林、留园、拙政园的精华部分,打造了一个阳澄湖南岸的小型苏州古典园林。而室内,一个国内最大的3D天幕在服务区一楼仿造出了蓝天白云的逼真背景,流云之下,是小桥流水,两岸就是一个微缩的“观前街”,值得一提的是,这水流上的两座石桥都是从古城区搬来的“真古迹”。从山东开车经过此处吃午饭的刘先生一家已经在服务区内逛了1小时,“还是20年前去过苏州园林,没想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见到了年轻时去过的地方,我和家人到处拍照,都不舍得离开。”

  展现吴风雅韵的同时,阳澄湖服务区还将苏州的“新”也融合进来,这里现代科技智慧的元素随处可见。从国内首家高速公路服务区5G体验中心,到二楼的海鲜机器人餐厅,更有新落成的现代科技展示馆,一场小型无人机队表演让在场的大人小孩都赞叹不已。

  “我们的目标是,将每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成‘城市客厅’,常州有恐龙主题的芳茂山,苏州有园林主题的阳澄湖,梅村则是旅行中的城市商业体,”江苏宁沪高速公司党委委员颜耘对记者说,每一步发展都催生为风景后,服务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以阳澄湖服务区为例,改造前单日车流量在1.1万到1.2万辆左右,现在已达到1.8万辆,车主平均停留时间从20分钟延长到了40分钟以上。

  打卡2:乡间乡路如画

  仿若画卷!如今城里人都爱去“乡间小路”

  高淳是南京的“南大门”,襟三湖而带一江,叠葱翠而矗高山。8月5日,记者在这个著名的“国际慢城”,见识了美丽的农村公路,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走进高淳,随处可见畅通的乡间公路,串起一个个美丽乡村;路边新建的候车亭、醒目的安全标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山庄、村居民宿……构成了一幅农村公路带动产业、引领美丽乡村发展的崭新画卷。

  在高淳生活了几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养殖大户邢青松对过去的乡间小路印象深刻:“以前我家门口只有一条泥巴路,当时骑自行车都不好骑,更别说电瓶车了,交通不方便就会带来许多不便。比如,我们养蟹要运螺蛳、水草,那时候就只能靠人用肩膀挑进去。现在呢?你看一条大路一直修到我们蟹塘边,车子一直开到塘口。”这些年来,邢青松不仅带动村民建立起全省首家省级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还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以区成立的河蟹研究所——“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研究所”。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我们螃蟹卖到上海,只能卖80块钱一斤,现在乡间公路好走了,风景变美了,到了蟹脚黄的季节,游客都直接到塘口买,一样80块钱一斤,却比送到上海去挣的钱多,为什么?我们的运输成本没有了,损耗没有了。”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陈萍介绍说,今年全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确保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比例达到90%。在“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品牌创建的新模式指导下,江苏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公路从“交通线”变身为“风景线”,由“通上车”变成“富一方”。

  打卡3:城乡公共交通

  “最强大脑”坐镇,高峰期出行坐公交更快捷

  家住淮安市生态文旅区的沈婷婷女士这两年来深切感受到了有轨电车带来的便利。沈婷婷告诉记者,她在金鹰购物中心上班,每天上下班单程10公里,出门前都会打开电车APP,准确查看电车到站时间和距离,“掐点出门”,车程25分钟,车子平稳、视野开阔,一览淮上风光,上班路上都觉得很惬意。

  随着城市地铁、公交车的有效衔接,公共交通在近年来,正成为越来越多江苏城市居民的出行选择。而这一切,离不开“最强大脑”的后台指挥。8月5日,在苏州市交通指挥中心,记者见识到了智慧信息系统给交通调度系统带来的变化。“车辆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反馈,10分钟内后台就会做出调度指令。”当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这个老城区道路狭窄、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五的城市,是如何实现高峰期让公交车走得更快的。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切换到了苏州市中心的人民路,一条由绿化带隔离出的专用车道出现在画面中。“苏州中心城区有152公里公交专用道,是24小时的。比如人民路公交专用道就是在道路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开辟的,有的路段供私家车行驶的直行道就只剩下一条道,为的是鼓励大家坐公交。这条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上,有30多条公交线路行走其中。”

  为了让公交车更快,苏州在古城区探索了路口优先、信号优先、单行道优先、“公交蓄水池”等各种灵活的公交路权优先形式。比如有的路口,公交车的停车等靠线比私家车前移了几十米,让绿灯一亮时公交车可率先保证通过路口。“现在我们古城区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时速超过20公里/时,远高于道路平均车速18公里/时。”

  公共交通的服务,不仅惠及了城市居民,也向城乡,甚至向省外延伸。5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苏州古镇黎里,在镇里一家纸箱厂打工的安徽大娘李素芹正在站台等7618路公交车,这是今年3月才开通的一趟开往上海的省际公交。“我们去青浦找孩子他爷爷,坐这趟公交车过去50分钟,只要5块钱,一点不贵。”

标签:实习生;服务区;阳澄湖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