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不想不愿不敢花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消费挖潜①
2019-07-16 06: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当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基础性作用日趋凸显,已当之无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主引擎”。提振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方法之一。7月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符合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那么,如何驱动消费增长,让消费潜能更充分释放?当前还有哪些因素阻碍着消费的进一步扩容与升级?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今起推出这组系列报道。

  “不要说‘车厘子自由’了,我连‘苹果自由’都快没了!”6月18日,在南京河西CBD上班的赵益苇逛着水果超市,直叹钱包的增幅跟不上水果的涨幅。

  虽然消费已成我省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然而,在看到去年全省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5.8%的同时,人们也关注到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去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百姓持续扩大消费的意愿?

  实物消费,亟需拓展新空间

  苏州手办玩家“二月”前不久专程到上海参观国际手办模型展,抢到一套日本手办,心中满是欢喜。“很多手办动辄上千元,但各类精品手办模型依旧哄抢一空。”他告诉记者,在日本, ACG(动画漫画游戏)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手办作为“衍生领域”,不仅厂商多、品种全,价格也有比较优势。反观国内,因为产业不成熟、知识产权缺失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有效供给。

  “江苏是经济大省,消费升级态势明显,然而消费者想要的产品供给不足,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意愿,也制约了消费的持续扩大和升级。”省发改委经贸处处长周晓林表示。

  从全球维度看,人均GDP3000美元至1万美元是“消费加速期”。美国1960年至1978年,日本1972年到1981年,都是个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最快的阶段,并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去年,中国人均GDP已超9000美元,“生存型消费”“温饱型消费”正逐步过渡到“品质型消费”。然而,从供给侧而言,提供的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要。实物消费的供需错配,主要体现在“两多两少”:

  ——一般商品多,知名品牌少。研究表明,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作为品牌大省的江苏,却难称品牌强省。以零售占比一直居于各类商品首位的汽车类为例,江苏明显缺乏名优品牌加持。全国产量前二十位的车企中,没有一家江苏企业。

  ——同质产品多,特色产品少。这两年,都市白领特别追捧一个来自英国的品牌戴森,无论是吸尘器还是吹风机。虽然一款小小的吹风机要卖到3000元人民币左右,还是火到不行。原因何在?由12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发明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让戴森赢得“除了贵,没其它缺点”的美誉。

  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表示,当前,居民消费的特点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的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而市场能提供的特色、个性产品非常有限。

  正基于此,《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耐用品的技术创新、功能提升和产品升级;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普及,培育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产品、新型显示产品等信息消费新热点;有序发展共享经济,建立健全绿色产品多元供给体系等。

  服务消费,期待提升新能级

  “周末想在奥体附近抢个篮球场,简直太难了!”王健是南京金融城的一名年轻白领,爱好打篮球的他,现在不得不改变策略,赶在工作日的中午,挤出午休时间去满足一把“灌篮瘾”。

  每逢精彩演出往往“买不到票”,公立养老机构总是“一床难求”,到景区游玩买不到称心的旅游纪念品……类似的尴尬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消费领域一个突出的变化是:相较实物消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这些服务领域的消费增长更为快速。但从现实看,服务消费供给明显滞后于人们的消费需求。

  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国内中等收入阶层已有2.25亿人,至2020年还将增加0.5亿人,其拉动消费升级与配置服务消费的潜在动能不可低估。另一方面,到2020年,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并且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放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对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家政服务等都形成不小的需求拉动。此外,作为主流消费群体,90后、00后更注重消费的个性与体验,文化创意与体育运动等服务产品将构成可观且持续的消费动力。综合来看,未来服务消费超过实物消费且二者共同驱动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格局值得期待。

  当然,一切预期都还必须建立在政策措施不断改良与优化的前提之下。目前来看,投入不足,是导致服务供给不足的因素之一。从服务业投入看,2017年江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投资额分别为2883.2亿元、1649.5亿元,而同期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仅为677.4亿元和546.8亿元,明显低于前者。

  “江苏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也有待加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说,民营资本、外资等进入到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政策落地还相对困难。比如开办养老院,住院费用能否纳入医保报销?护理人能否参与医师职业资质认证?这些都常常成为阻挡企业入场的“门槛”。

  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明确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家政消费、教育培训列为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方面,并提出多项提升能级的政策措施,包括:充分发挥省级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促进消费作用;加大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领域用地政策支持力度;落实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长假”等。

  敢于消费,收支结构要优化

  收入水平如何,肯定是事关消费挖潜的重要因子。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客观来看,其居民收入水平与区域经济地位尚不够匹配。对比发现,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与相邻发达省份尚有一定距离;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去年的相关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只有5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平均水平。

  此外,房贷压力较大,也对其他消费形成较强的“挤出效应”。

  省民调中心数据显示,江苏有住房贷款需要偿还的人群占38.9%,其中25-44岁人群占比约九成,这些人恰好是消费主力军。2017年江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36.1%,而居住类人均消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333.1%,增速远高于其他消费支出。

  “巨大的住房还贷压力挤占了除住房以外的其他消费需求,未购房者考虑到买房压力也省吃俭用,拖累当期消费。”省民调中心相关人士说。

  “预防性储蓄”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意愿。5月25日,正在南京一家医院等待产检的王惠女士告诉记者,大女儿在上学前班,眼看二胎又要生了。“其实一直犹豫要不要生二胎,想到后面巨大的教育、生活花费,真不敢生。现在的生活只能是能省则省,要给孩子未来尽量存点钱。”

  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03.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797亿元,占预算支出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政府投入不少,但过高的教育、医疗成本仍让居民为增加“预防性储蓄”而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最终影响到生产和消费的再循环。

  统计学上,有一个反映消费意愿的指标“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去年的数据显示,江苏比浙江低0.09,与东部沿海其他一些省市相比也有差距。“这说明江苏城镇居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相对较低。”专业人士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意见》没有回避上述问题,而是传递出深化改革的政策导向:全面落实“富民33条”政策措施,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等。

  本报记者 杭春燕 付 奇

标签:实物;消费;服务消费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