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第十八届群星奖颁奖晚会日前在上海举行,在全国各地的84个“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中,来自张家港市的小品《生日聚会》脱颖而出,捧回了沉甸甸的奖杯。
群星奖是我国群众文化最高奖,勇摘群星奖是张家港建设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和品格。”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说,张家港始终不渝坚持把文化当作城市的灵魂,把文明当作城市的根脉,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让群众充满归属感、自豪感、获得感的文明城市。
连续15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到全国首创“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到全国首推《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虽然建市仅33年,但张家港牢牢锁住“以文立城”“以文化人”两个关键点,始终让文化浸润整座城市、让文明滋养每个市民。这座年轻的城市也一跃成为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高地,激发出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
在文化的滋养下,张家港精神历久弥坚。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域前三甲,并获得200多项国家级荣誉。这一发展奇迹的背后,是张家港人依靠文化的凝心聚力,使得“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聚合裂变”,激发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文化的洗礼中,“文明张家港”享誉全国。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张家港展示馆内,一幅幅图片详细记录了这座城市持之以恒抓文明创建的奋斗历程。从首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奖项“大满贯”,张家港在长期坚定文化自信中塑造了最富魅力的城市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港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向高水平迈进,增强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张家港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张家港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涵养出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有着25年党龄的周长发,退休后一直坚持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学习强国”App推出后,他在第一时间下载安装,学习答题。张家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点位上,创新打造“追梦学堂”线下交流平台。作为理论学习、宣传、传播的重要阵地,“追梦学堂”设公共区(个人自助学习区)和“思想之光”“星火之耀”“磅礴之力”“城市之魂”4个团队活动区,且含有“学习强国”平台上所有的学习资源。在这里,周长发向年轻党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故事。今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可以来诵读党章、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主题朗诵会、读书沙龙、红歌传唱、知识竞赛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打造新平台,还要升级老阵地。张家港把现有的22家“理论氧吧”,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阵地管理,面向村、社区普通群众开放。与此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张家港将原来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升华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进村、入户、见人、走心”新模式,建立覆盖市、镇、村(社区)三级的教育服务资源库,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张家港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设心理科普馆、开通“全民健心云平台”、成立心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工坊,打造百姓称赞的“开心驿站”。
“经济的迅速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地位;文化的持续浸润,塑造了城市的品格。”张家港市市长潘国强说,城市发展,既要有“颜值”,又要有“气质”,而气质就来自于人的素质提升。
仲夏时节,来到永联村,村里的户外大屏上反复播放着一个短片,内容是村民们在谈论电动车要不要上牌,正反两方观点对立,讨论得十分热烈。永联村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交由村民们讨论,不设前提,自由讨论,并将讨论的观点制作成短视频播放,至今已就文明养犬、公厕文明、垃圾分类等议题进行了辩论。在村民们“唇枪舌剑”中,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得到了认同。这些议题都是村里用“智慧永联”互联网平台收集而来,潜移默化间提升了村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然。在文化的感召下,张家港共有全国道德模范3人、“中国好人”26人,形成了江苏省同类城市中最大的“好人群体”。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发案率连续10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