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由乱而治,小网格构建大格局
—— 仙林街道网格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观察(上)
2019-06-18 07: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倪方方  
1
听新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10年6月起,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探索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仙林经验”。9年来,仙林街道连续62个月蝉联南京市城市管理考核第一名,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6个国家级荣誉,打造出新时期城市版的“枫桥经验”。

  干部沉下去,

  “群众上门”变“服务下沉”

  “2号楼工地还有部分裸土未覆盖。”6月6日,仙林街道工作人员孟建生走进自己的网格——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巡查工地并提醒其负责人,“第一次发现,我们会做提醒。再有问题,工地将面临停工整顿。”

  下网格、找问题,已成街道网格员的日常。“网格就是党员干部的办公室。”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说,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看有什么情况、听听居民有什么反映。

  “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孙金娣说,仙林街道位于南京东部副城,面积32.67平方公里。上世纪末,这里还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农牧场。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打造仙林校区,仙林大学城建设由此拉开序幕。从农牧场到大学城,人口加速膨胀,各种问题纷至沓来,一些矛盾纠纷甚至闹到上访地步,“居民的就业和管理问题、新小区物业与业主的矛盾、新移民与原住民的文化冲突,这些都让改制后的仙林,变成一个‘问题综合体’。”栖霞区委机关工委书记王应松说。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理顺管理体制,解决社会管理的缺位、错位问题。2010年起,仙林街道推广网格化服务,将辖区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和1786个三级网格,具体到驻区各个单位和居民的楼栋、单元。大到容纳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一家夫妻店,都被纳入网格之中。

  社区干部沉入网格,改变的不只是工作地点,更是工作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每个网格工作者要站在全体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孙金娣说,仅一个月,街道城市管理考核就由南京市的第23名跃升到第2名。

  9年来,仙林街道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群众化、法治化、精细化“六化融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五大变化: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变单项推进为协调发展,在城市管理、安全稳定、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服务跟上来,

  “一根针”变“一张网”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在仙林,这根针的行进轨迹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兜住民生大小事。

  “对接需求、做好服务是第一步。”仙林街道办事处主任欧立祥说,街道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动态掌握驻街单位和居民需求,提供为老为小、助残助困、招工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对走访发现的居民烦心事,一一予以解决。仙林新村有1056个地下室,长期被居民用于自住、出租、经营,由此产生不少“看不见”的隐患。仙林街道的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对占用地下室的居民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多的一家,我们前后上门36次。”仙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喻辅蓉说,最终大家从怀疑观望转向认同支持,不到3个月就腾空地下室。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仙林街道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交通秩序整治、停车管理、物业管理、河道治理、小区出新等一大批城市治理“老大难”。同时,街道融合城建、城管、市场监督、交通秩序、环境保护、农林水利等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设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站,整合网格“十大员”,形成多管齐下的城市系统治理格局。

  “原来的社会治理单元是一个个街区,现在我们往下细化,将最小单元细化到一栋房子、一个房间。”孙金娣说,街道建立健全“1+3+N”党组织构架,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驻街单位、每片小区院落、每处建筑工地、每家五小行业,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每月通过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召集驻街单位、居民代表商量事情、推进工作。仙林街道逐渐从“问题综合体”变成宜居宜业地区。“很多人愿意搬到仙林,就是明证。”居民张贯雄赞美今天的仙林:“家家窗外满眼绿、户户门开景迷人。”

  群众走出来,

  “政府独奏”变“社会合唱”

  “群众说一句,抵得上我们说十句。”孙金娣见到记者总这样说,群众是基层干部的老师。走好群众路线,我们才能把基层工作真正做好。

  仙林的大街小巷,有一群身穿黄马甲的志愿者。清晨,他们在微信群里“叽叽喳喳”汇报巡查结果;深夜,协调社区里的大小矛盾……他们,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服务者,“黄马甲”象征着荣誉和信任。

  这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志愿者正在发挥主力军作用。和园社区的居民们自发组织合唱团、舞蹈队、瑜伽队等18支志愿者队伍,上千人参与社区治理,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

  如今,仙林街道在居民志愿者中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牵头,组建“万家欢”“管得宽”“搭把手”等56支志愿服务队,成员壮大到1万多人。欧立祥说,居民走出家门,相当于街道多“长”了好几只眼睛、好几双手,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增强政府和群众间的信任。街道还组织“盯得紧”督导队、“一网情深”监督员队伍,让群众对街道工作监督打分。

  破解基层治理“两张皮”,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街道在志愿者力量强大的20个小区择优选拔政治素质优、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成立“常青树”党支部;成立居民依法自治委员会,与物业、业委会、社区共同议事,共促发展;每年的1月3日和“七一”,街道召开千人规模的党员群众大会,向居民报告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仙林街道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以开放的心态和体系打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栖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翟朝阳说,在仙林,党组织和老百姓之间没有距离感,初步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 记者 倪方方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