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改革开放“四千四万”精神的启航之地。一座“手机工厂”的崛起,标注出“中国制造”的“世界高度”:凭借一款手机APP,工人轻点手指,指挥30多台机器人进行压铸、机加工、喷涂等十几道工序,把一块铝锭变成一个高品质的汽车轮毂,一切“尽在掌握”。
这座全球最先进的汽车轮毂智能工厂,掌舵人是无锡锦绣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祖军。这位共和国同龄人,见证了乡镇企业的辉煌,拥抱过民营经济的春天,如今,又在古稀之年高擎起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的大旗,投身数字经济的时代洪流,为“中国智造”躬耕拼搏。
千变万变,坚守“中国制造”不动摇
5月,由锦绣铝业和中信集团共同建设的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里, 一场数字制造系统的2.0升级行动正在加紧推进:铝锭、机械臂、压铸机,每一件物品都安上一个储存数据信息的二维码,所有数据又通过物联网高速公路昼夜不息地进行着交换、比对和分析。每天,有超过1.5万只汽车轮毂从这条数字生产线上走下来,走向全球。
车轮滚滚,勾勒出一位企业家半世纪敢为人先、专注实业的躬耕之路。
1970年,21岁的戴祖军遵从父亲的召唤,从上海回到家乡无锡,进入村办企业当上一名供销员。凭着一张嘴、一双手、两条腿,他赤手空拳跑市场、请人才。看着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宽裕起来,他从此笃信:“工业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1997年,戴祖军一手创立的锦绣铝业决定上马汽车轮毂项目。当时,整个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1200多万辆,不足今天的1/20,且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戴祖军不惜重金投入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仅用一年时间就交出首批轮毂产品。“汽车,是一个国家工业的核心。作为民营企业,有责任为国家探探路。”
2016年10月底,国内第一家智能化车轮制造工厂——240万件轻量化车轮生产项目在无锡戴卡竣工投产。随着“一部手机掌管一条生产线”“1个工人操作12台设备”的智能场景成为行业标杆,人们对戴祖军豪掷6亿元建设“无人工厂”的质疑随风而散。
从传统制造到精密制造,直至今天的智能制造,戴祖军带领企业一次次转型升级,不断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千变万化,但从未偏离实业的轨道。“转型,不转行。这辈子,就干制造了。”戴祖军说。
千招万招,创新创造出实招
“每一件工具都能按照命令,甚至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完成它所担负的工作。比如,织布的梭子会自己穿梭。”这是2500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生产的憧憬。这一美好幻想,今天在无锡戴卡的智能车间变成现实:满眼都是上下翻飞的机械手臂,工人几乎看不见;机器长出数据“大脑”,能够自动完成熔炼、压铸、热处理、检测、涂装等多道工序,原材料进,成品出。
机器换人,是戴祖军多年来的梦想。在戴卡的车间里,记者见到一台制造轮毂的核心设备压铸机,副总经理李龙说,十几年前,这个大家伙刚到工厂的时候,没人会操作。戴祖军亲自带着技术人员四处求教,好不容易让它运转起来。2015年,智能生产线启动建设,压铸机安上传感器,接入互联网,操作工人再次傻了眼。一年间,戴祖军先后把近百名员工送到德国、韩国培训,学习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和生产管理技术。如今,这台压铸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每天工作“不知疲倦”,作业人员数量从之前的34人减少到3人。
“对于创新,老板从来不计代价。”多位员工告诉记者,戴祖军不仅自己崇尚创新,还鼓励每一位员工投入“双革四新”。近年来,由一线职工提出的“多孔模利用”“钻孔排屑机改进”等30多项技改建议,第一时间付诸实施。由锦绣历经6年原创打磨的压铸水冷工艺,克服传统风冷工艺效率低、周期长、轮毂强度差的缺陷,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性能,还降低了用电成本,目前已成为行业新标杆。
千难万难,凝心聚力再出发
今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因素影响,中国的汽车产业感受到阵阵寒意。面对围绕“中国制造”的各种担忧,戴祖军却毫不掩饰对未来的信心。“经过70年的奋斗,今天的‘中国制造’已经是一片浩瀚的大海。”他说,“一时的狂风骤雨掀不翻大海,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中国制造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聚精会神。去年底,由锦绣铝业与中信戴卡合作打造的轻量汽车铝部件凯斯曼项目一期竣工投产,这标志着锦绣开始从单一的轮毂制造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进军。短短几个月内,企业先后有三大系列33个品种问世,有14款产品通过整车厂供应商认证,预计今年将为企业带来3000万元的销售。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凝心聚力。以凯斯曼项目为新起点,戴祖军与央企中信集团20年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深化产业合作的基础上,无锡戴卡全面导入中信集团的党建工作体系,开启混合所有制党建试点工程,打造“红色信仰,蓝色智造,绿色生态”的“红蓝绿”党建品牌。“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党建强、发展强的混合所有制标杆企业,为全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局当先锋、做示范。” 戴祖军掷地有声。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届七十的戴祖军依然保持每天7点打卡、18点离厂的习惯,一周七天,全年无休。问他为何这样拼,他呵呵一笑,“就拼一个‘中国智造’的锦绣前程。”
记者 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