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三春晖“我苏”讲坛 嘉宾观点集萃
2019-05-21 07: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有那么多好地方,我已经离开家乡常熟45年,有时回去看看,难免会‘近乡情更怯’。当走完人生几十年的时候,诗和远方当然是好,但是生命总是要回到原点,最好的诗篇还是应留给故乡。”

  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此刻,我一点都不紧张,即使我用非常不标准、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演讲,大家都可以听得懂,并且很有亲切感。作为江苏人,作为时代的艺术工作者,要永远把家乡的美用自己的艺术展示给世界。”

  魏庆义(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和人群科学系终身教授)

  “江苏人口现在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未来20年,我省将迎来老年人口第二次增长的高峰期。建议从社会、集体或者居民委员会各种层次,建立一些服务网,帮助老人生活质量不断加以改善,更重要是民众参加。也希望看到各界人士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要有所思考,或者在每一个人的生活方面、精神层面,怎么能保障我们的老年人安然度过晚年。”

  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江苏,是我的‘新’故乡,这里是最美好、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地方。在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未来社会的时代,我梦想在江苏、在苏州建一所能够引领未来世界教育的作品。”

  “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简单学知识,而是我们怎样让人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有更强大的智慧和整合能力。人类必须为此做好很多准备,特别是提升自己的很多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谋划未来能力。”

  蔡利平(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与行为学学院副院长)

  “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固然吸引游客,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本质的风土人情,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健康的社会,安居乐业的人们,才能使游客流连忘返。”

  “江苏的旅游国际化起步早,文化起点高,文化和旅游一定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双翼,通过文化和旅游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社会交流平台,外国文化和本地文化平等交融,使江苏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之路的开拓者,让家乡更美丽。”

  张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健康中国这一目标非常紧迫,到2020年要达到基本保障水平,到2030年达到先进国家基本水平,到2050年达到中国现代化水平。”

  常晖(欧中教育活动协会会长)

  “应精心策划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用在刀刃上,让江苏更好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江苏,这样才符合江苏文化大省的形象。希望江苏文化能够点燃欧洲星空,因为江苏不应该是隐形冠军,江苏应该站在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不是江苏唱独台戏,而是要参与,参与欧洲的音乐节、艺术界、文化智库论坛、欧洲古镇的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进驻欧洲博物馆等机构。”

  章新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

  “生态文明是解决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惑的必由之路。要继续发挥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给江苏人带来福祉,为国内和人们做贡献,修复自身的生态系统。要真正使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教育要能支撑青年一代的使命。这是一个百年大计,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江苏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从中小学抓起,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同时培养中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要有国际思维,教育要与世界接轨。”

  范国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遗传学系终身教授)

  “江苏是一个富有的省份,江苏也有很多条件和渠道来与国际合作。江苏可以从中学开始设立暑期兴趣班,培养孩子们的课外兴趣。大学教育也可与国际教育合作,我本人的实验室也愿意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国际交流。”

  柯军(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

  “希望‘一带一路’上的艺术家能融在江苏,争取两年做一个作品,在‘一带一路’沿路国家演出。更希望自己的家乡昆山或者江苏能建立一所专业的昆剧技校,培养昆剧人才,传承昆曲文化,讲好江苏故事,让江苏文化走出去。”

  龚良(南京博物院院长)

  “大部分演讲嘉宾都是带着一口乡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这种传播是潜移默化的。关于文化人才的培养,一是应该要有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让老百姓享受到传统文化;第二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代人要能够创作文化遗产留给后人。”

  曹俊(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

  “我没有给江苏人丢人。庆幸自己从小坚持画画这一兴趣,也自豪能够用画笔把江苏文化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记者 陈 澄整理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