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观潮读报|江苏部署办好这件让省委领导“睡不着觉”的大事
2019-05-20 06:52:00  来源:江东观潮  
1
听新闻

  又到每周日的“观潮读报”时间。借“观潮读报”,“江东观潮”公号也顺便盘点一下一周政情。当然,这里的“读报”是泛指,指的是看新闻。今天的读报,就从报纸的一篇言论和公号的一篇文章谈起。

  很多朋友可能注意到,观潮的友号“北京西路瞭望”在5月17日推了一篇题为《深度|全省教育大会上,江苏省委书记的“暖心话”一如既往》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今年年初的春节团拜会上,娄勤俭在讲话中谈及江苏的教育问题时,曾坦言这让他多年来第一次为工作上的事睡不着觉……

 

  的确,在今年2月2日举行的江苏春节团拜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发表了一篇情真意切、饱含深情的讲话,当时瞬间刷爆朋友圈。讲话中有这么一段:“中考前夕如雪片飞来的教育舆情,让我多年来第一次为工作上的事睡不着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常委会研究,启动实施教育改革,数万名江苏学子已经有更多的机会上高中、上大学、上好大学。”

 

  5月16日,江苏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对教育这件让省委领导“睡不着觉”的事进行部署,并决心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教育发展也比较快,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不错的成绩。既然如此,江苏教育还存在哪些短板和弱项,以至于让省委领导寝食不安呢?

  友号的“林久”文章一口气披露了六个“比如”。其中包括:在教育改革中对中央要求学习理解不够深,对教育规律认识不到位,导致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比较突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没有真正全面地树立起来,损害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教育供给结构不够合理,供给不足与层次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还不够紧密,科技资源未能充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有的地方把政府应该承担的事情推给了市场,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5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苏言署名文章。其中提到:“去年全国高考期间和中考前夕,省委省政府针对社会舆情反映强烈的有关问题,系统研究相关教育改革举措,纠正了过去理解执行中央有关政策的偏差,群众普遍赞誉,中央充分肯定。事实证明,教育优先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实抓和虚抓大不一样,关键是真正落实落细做到位。 ”

  在5月16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江苏首次系统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趋势,创造更优更好的条件,满足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愿望。 ”“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要让江苏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得起、上好学。 ”“在坚持党管教育、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凡是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大胆地改革探索、创新突破。 ”

  读了这么多报纸,观潮君大概得出一个印象:江苏教育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突出的就是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上好的小学、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江苏在推进高考改革方面作了很多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群众有意见,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存在,群众就不满意,省委领导就寝食不安。江苏召开这次全省教育大会,就是要解决这些让人寝食不安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公开的报道其实已经都说了。如果要说一说,有几点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江苏教育未来的总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现在还处于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为什么教育方面恰恰提的是“现代化”呢?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具有先导性,步子应该快一点,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面。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之年。换句话说,全面小康的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既然下一步就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教育当然要先走一步。所以,这次的全省教育大会,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为了解决江苏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举措。其中,包括:改革江苏高考制度,采用“3+1+2”模式,有关方案前段时间已经发布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还有就是:学前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较大,二孩政策放开后,供需矛盾还会加剧,所以江苏决心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继续扩大普高办学规模,解决普高校舍不足、高中教师总量不足和学科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等。

  读报读了这么多,观潮君不免有点感想。什么感想呢?一是,身为领导干部,面对“民有所呼”而能“寝食不安”,这说明领导干部能体味民生疾苦,有很强的百姓情结和民生情怀。二是,教育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敏感问题。但是,面对这样的民生问题,不无视、不回避、不绕道,敢于碰硬,敢于直面,这是勇气更是担当。5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的苏言署名文章指出:“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带着情怀抓教育,自觉扛起党管教育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

  带着情怀抓教育!这话颇有分量。我们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教育又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很多时候,教育所做的更多的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是“看不见的政绩”,也就是“潜绩”。既然“看不见”,有的人就不愿意费心费力,就可能做点表面文章,好做的就做,不好做的就不做,甚至“遇到难题绕道走”。举个例子来说,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地方教育软硬件设施缺口很大,超大班级的问题可能会抬头。要解决这个问题,投入很大。这笔钱如果投在城市建设上,效果可能很快就能显现,可是投到引进教师、建设校舍上,可能就不那么明显。此时,做还是不做?怎么做?考量的就是一个干部的政绩观、责任观、百姓观的问题。从这个方面讲,做好教育工作,恐怕恰恰需要有一些“睡不着觉”的负责,有“敢于碰硬”的担当,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有一抓到底的魄力和韧劲。

标签:教育;观潮;江苏;问题;省委;领导;改革;发展;现代化;读报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