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第一个亚裔女性系主任鲍哲南 眷科学繁花似锦 恋故乡莺飞草长
2019-05-13 06: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鲍哲南,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系主任,2011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5年被选为《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中国江苏网讯 大洋彼岸,斯坦福大学教授鲍哲南接通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电话时,是美国当地时间4月29日晚上6时30分。像往常一样,这时她已换上运动鞋,走在从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大楼回家的路上,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亲切、从容:“我眼前有杜鹃、茶花、玫瑰,颜色很丰富。”鲍哲南说,她十分享受这宁静黄昏。

  2011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6年美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些耀眼光环在这位美丽华人女科学家的人生里留下丰盈的痕迹。两年前,因行程原因,鲍哲南与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擦肩而过,而今年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再次受到家乡邀请的鲍哲南已早早做好准备,即将踏上故乡的土地。

  斯坦福大学首个亚裔女性系主任

  去年9月,鲍哲南升任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系主任,成为第一个在斯坦福当系主任的亚裔女性。作为终身教授,鲍哲南已在斯坦福从教15年,而作为主管行政事务的系主任,鲍哲南还是“新手”。

  升任系主任后的鲍哲南更忙了。从学校规划的角度俯瞰学科建设,从院系构架管理中了解研究团队需求,系主任身份使鲍哲南“吸入新的氧气、有了新的成长”,她坦言,“这些也会反哺科研,让我和团队有更加准确和清晰的方向。”

  两年前,鲍哲南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能够感知压力并与大脑沟通的柔性人造皮肤,有望帮助用假肢生活的人获得真实触感。两年后,人造皮肤研究再获进展——团队研发了具有触觉传感器的手套,机械手臂在戴上手套后能够具备和人类皮肤类似的精密而细腻的触觉。“用这样的机器人摘树莓,它的‘手’会把握适当的力度而不将其压破。”鲍教授说,机器人的触觉已经往更近似人类的方向“进化”。不仅如此,这样的传感器也可种植到动物体内来测动脉血流量,“利用传感器的力学信号,可以预测血管会不会被堵塞,以预防脑溢血、中风等血管疾病。”

  “近几年,传感器又增加了对电学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感知,从大脑、肌肉传出来的细微电学信号和化学信号均可被测量,这意味着电子皮肤具备了更多功能。”鲍教授透露,目前正进行新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来手机屏幕、医疗仪器就像皮肤一样可以戴在身上。

  记者感到,时隔两年再次采访,鲍教授团队在复杂性研究和跨学科融合上更加深入,这依赖于鲍哲南团队汇集“力学、医学、神经学、生物工程”等科研人员的多元组合,也得益于她的团队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医学家的精诚合作。“科研,就是要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而有尊严。”这是他们这支跨越国界的团队共同的信仰与追求。

  南京是起飞的地方,也是眷恋的故土

  198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的鲍哲南考取了南京大学化学系,在这里,她接受了关键的基础课程学习。凭借在实验课上的出色表现,鲍哲南进入薛奇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在南大的基础阶段学习,让鲍哲南感觉到:“高分子化学特别有趣,原来科学研究直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交集。”

  2017年春天,在斯坦福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鲍哲南就深情寄语家乡“祝福江苏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本届江苏发展大会正值南大117周年校庆。看到记者发去的母校视频,鲍哲南难掩激动之情,她透露,将在校庆期间回到南大仙林校区,看望她的老师和同学。

  鲍哲南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仙林是2007年,她回到南大参加87级化学系校友的同学会。那时的南大在仙林的化学院新大楼尚未建成,路边的小树苗刚刚发芽,一切有如蓓蕾含苞待放的模样。12年时光倏忽而逝,如今的南大仙林校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化学院不仅有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也有创意满满、格调独特的咖啡屋。咖啡屋“诺奖得主、两院院士全场免费,期刊发表论文可免费享用一杯”的特别规定,让鲍教授会心一笑。“母校的快速发展让人欣慰也值得期待。”

  这些年,鲍哲南对江苏发展的关注和期许从未断过。她常常说:“南京是我起飞的地方,也是我眷恋的故土。”她几乎每年都会回国,也会回江苏参加学术交流。得知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多年领跑全国,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鲍哲南非常自豪。“这两年江苏发展的步伐非常迅速,这种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十分可贵。”

  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欣然提前为新华日报八十华诞题词。这次接受记者越洋采访,她得知新华日报2018年创办《科技周刊》表示“致力于专业科普非常好”,也欣然应允担任《科技周刊》顾问。

  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来自学生的拥抱

  2010年底,由鲍哲南作为创办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这是鲍哲南创建的第一家公司,也是这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首次尝试将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商品。去年,C3Nano公司在江苏常州设置生产基地,而鲍哲南团队与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合作也逐渐在海内外落地开花。

  “基础研究成果要转化成产品,需要经过很长的阶段。我看到江苏近几年出现不少新型研发、孵化和转换机构,这是一种连接高校和企业很好的模式。”在鲍哲南看来,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基点和源头,而高水平的技术转化则是知识产生价值的“关键一环”。“科研成果要真正转化到服务大众上。”

  专业教学、课题研究、技术合作……没有一项工作是可以单枪匹马完成的。隔着电话,记者都能感受到鲍哲南团队严谨高效、团结一致的力量,这是鲍哲南坚强的后盾。“我总是很欣慰地看到,学生们在团队里建立的关系和友谊能继续延伸到后来自己的圈子,形成他们自己的合作网络。”这正如记者曾在她办公室看到的一幅由她学生手绘的漫画——一棵大树,根脉相连而又不断地繁衍。

  今年3月1日,鲍哲南教授在斯坦福工作整整15周年。令鲍哲南惊喜和意外的是,学生们给她精心准备了一场庆祝派对。在鲜花、蛋糕和孩子们的拥抱里,鲍哲南落下了感动的泪水。“看到学生现在都很成功,在不同的学校有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学生现在又到我的实验室来,我觉得是做老师最好最奇妙的体验吧。”谈到心爱的学生,鲍哲南言语间满满的幸福和价值感,这也是她身为教师的高光时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王 甜

标签:鲍哲南;故乡莺飞草长;斯坦福;团队;江苏;研究;大学;教授;记者;学生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