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5月8日下午,《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第二批科学顾问聘任启动,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报道团队赴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向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颁发《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聘书。

王贻芳院士祖籍南通,江苏南京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他率先提出了中微子研究项目,并带领团队先后从大亚湾实验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实验中进行中微子物理性能的探测和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他的中微子震荡实验被《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得了科学界第一巨奖--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他也是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科学家。
作为“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贻芳曾带领科研工作者们历时8年,首次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在这一多国参与的大科学“赛事”中让中国率先冲线。震惊世界之余,也为当时正处在“岔路口”的中微子研究找到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于青少年科普,王贻芳表示,科普难点很多,要把科学说清楚传达给大家,要满足“准确”和“清楚”这两点要求,但有时候这两点本身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多数科普集中在科学相关的杂志和媒体,受众并不广泛,大众化的媒介并不感兴趣。
科普需要双方的参与,一方面科学家有义务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大众,另一方面,大家能对科学有更多的兴趣,多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接受基本的科学训练。“大家的关注要更多从科学探索的好奇出发,而不是那些八卦的部分,不那么科学的一部分。”王贻芳认为,科普当中科学内涵的部分还是比较少。
采访中,科技周刊报道团队向王贻芳介绍了《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的办刊情况。王贻芳对担任《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感到高兴,希望科技周刊把科学家们的观点通俗表达出来,让更多百姓了解科学真谛,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他欣然为科技周刊题词:“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美丽江苏”,并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赠送给《新华日报》留作纪念。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从2018年5月创刊至今已出版49期,引起积极社会反响,受到普遍好评。目前,科技周刊已聘请第一批吴孟超、倪光南、都有为、顾晓松、常进、张国良、金力、刘亚东、欧阳平凯、王泽山、王会军、王建国12位科学顾问;近期,新华日报启动第二批科学顾问聘请,将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流科技专家作为科技周刊顾问,为进一步提升周刊质量献计献策。
记者 杨频萍 张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