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引发网友的感慨与热议。单霁翔执掌故宫7年,用一系列创新举措,让600年的封建王朝宫殿化身当代最火热的“文化IP”。人们对单霁翔退休的关注,对“故宫现象”的点赞,很大程度上是对其一系列创新之举的点赞与认可。当文博资源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在时代需要的催化下,美妙的化学反应会绽放出灿烂的色彩。江苏的南博、汉墓、淹城等文博资源毫不逊色,我们应该从“故宫现象”背后读出哪些“秘诀”?如何进一步讲好文博文化的“江苏故事”,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强化用户意识,让文博文化“口碑爆炸”。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想法设法扩大受众,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传统文化才能获得更多的时代滋养。封建帝王从严肃画像变成“表情包”,文物修复从小众专业变成大众热捧,故宫拿捏好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在文化形象上迎来可喜的转变。文博文化自我革命,也应从流行文化中汲取养分。文博文化应倾听群众心声敢于破旧立新。不少文博资源体量庞大,传统悠久,旧规则的惯性大。曾经的故宫,大部分区域不对外开放,参观者大多沿着中轴一路向前,只是“到此一游”。面对群众的文化需要,故宫努力改变,开放面积从2014年的52%,达到2018年的80%以上,把管理压力留给自己,让文化洗礼普惠大众。好口碑进而促进了故宫收入提升,为强化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文博文化自我革命,应在改变中谋求“共赢”的局面。
善于创新,让文博文化“开出新花”。好点子、好办法怎么来?无外乎契合人民需要、顺应规律法则。老百姓向往热闹的节日气氛、渴望再现节日传统,故宫就创新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故宫上元夜等活动,点燃了群众的节日热情。文创产业日益壮大成熟,故宫就投身其中,取得可喜的销售业绩。在故宫的成功中,我们看到了对需求侧的精准把握,和对商业规律的娴熟运用。今天的产业融合发展,文博产业也应扩大内涵,拥抱商业艺术与市场规则,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这就意味着,对文博文化来说,精于历史人文专业的是人才,善于融会贯通推广者也是人才。学习新知识,扩大人才储备,文博文化自我革命才能拥有生力军。
勇于担当,为文博文化“稳住航向”。文博产业推出各种新举措,难免遭受质疑,褒贬不一。面对杂音,是缩回去当“太平官”,还是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如果不思进取,文博产业只会被时代发展甩在身后,成为故纸堆里无人问津的历史符号。只有拿出责任心,让文博产业与时代进步同向而行,才对得起祖宗留下的“传家宝”。自我革命伴随着对新事物的探索,遇到争议,既不要丢了“精气神”,也不用脸红脖子粗地与反对意见争执,而是回归初心,看看新办法在发扬文博文化方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故宫坚持了开放区域禁止车行,撤下了“故宫火锅”,这样的取舍,就是担当精神的体现。同时,社会对文博产业的创新也应予以宽容理解,多些建设性意见,少些嘲讽与谩骂,携手共进把我们的文博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