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讯 “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即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依托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符号。海上丝绸之路见证着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更是彰显了中国人勇敢无畏、追求和平的伟大精神。
在去年召开的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上,确定江苏有五个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分别是南京、苏州、扬州、连云港、南通。
南京虽然不临海,但拥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指出,南京“横贯大陆直达海滨之干线”。明初,朱元璋和朱棣在南京皇宫中接待过近百次经“海上丝路”来“朝贡”的外国使臣。尤其是永乐三年正式开始的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大航海活动,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高峰,世界大航海探索时代的壮阔序幕由此拉开。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没有南京是不完整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这样描述南京在“海丝申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南京的“海丝史迹”中,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4处最为典型。龙江船厂遗址是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出访各国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浡泥国王墓为南京唯一一座外国国王墓,也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外国国王墓之一,它们分别代表着当时南京海外交流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另外两处史迹为两位航海家的墓冢,它们同样是明代航海壮举的有力佐证。
2018年7月20日,南京大学和如东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初步确认在如东发现的掘港唐宋国清寺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到沿海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贺云翱作为考古队项目负责人,他认为这次发现填补中国南方唐宋寺庙文化资料的不足甚至空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苏的新证据。
截至2018年底,南京龙江船厂遗址共采集监测数据3915项,浡泥国王墓共采集监测数据4475项,郑和墓共采集监测数据1500项,洪保墓共采集监测数据1500项。
想要详细了解南京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最新进展,了解欧亚大陆在历史上深层次的文化互动过程和意义,欢迎来到“文化名家进铁心活动”现场,倾听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讲述,交汇点公开课同期开讲。
“文化名家进铁心活动”是由南京铁心桥街道、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文化新闻部、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雨花台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