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踏青赏景,走在城市绿道上,就走进了春天里。在最近微信朋友圈晒的热图里,江苏各地的一条条城市绿道,悄然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名片,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全长23.6公里的南京明城墙绿道,穿越城市山林,串连起小桃园、古林公园、秦淮河风光带和月牙湖公园等多个景点,成为老百姓日常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环绕苏州古城一周的古城河绿道,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护城河,一边是古老沧桑的老城墙,绿树碧水之间,装点着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即将竣工的扬州邗江路绿化景观改造,创全国先例,将人行道建在风光带中,让市民尽情享受城市的鸟语花香。江阴依靠滨水靠山的独特地形,以水为脉,绕山成环,以全钢结构打造江苏首条“空中绿道”,打通城市生态风光和多个历史人文景点,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不断延伸的城市绿道,不仅成为城市颜值所在,更是市民提升生活品质所求,城市绿色发展所需。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2018年一年就新增绿道1.4万公里。南京自2013年全面启动绿道建设以来,相继完成环紫金山绿道、滨江风光带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等绿道建设863公里,总投资超15亿元。按照规划,2035年,苏州绿道总里程要达到2000公里。
城市绿道不断延伸,满足了市民放松身心的“慢生活”渴望。人类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当高速度、快节奏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旋律,同时,城市的人们在奔波劳碌之余,也渴望放慢脚步,在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中舒展身心、找到平衡。
城市绿道不断延伸,适应了低碳出行的绿色需要。城市需要高架、环线、地铁这样的快速路,也需要延伸到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步行道、跑道、骑行道。纵观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一座城市的道路、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可能继续依靠修路解决交通问题,这时候,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完善步行、骑行等慢行系统,与轨道交通很好地接驳,就成为分担交通压力的有效举措。
城市绿道不断延伸,串连起山水人文资源。一条条城市绿道既是生态廊道,又是展现厚重历史文化的“橱窗”。早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流动的绿色步道将不可移动的景观、设施串连在一起,让人们在日常的健身休闲同时,与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推动绿道建设,已成为各个城市“生态绿城”建设的重要工程。《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公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绿道建设也面临着城市用地紧张、后续管理不足等问题。一方面,绿道建设应注重协同发展,不断叠加功能,以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联起城市各类公共空间资源;另一方面,绿道建设并无统一模式,贵在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绿道的宽窄因地制宜,材料选择、形式也要因地制宜,关键是最大限度利用既有的基础设施、交通路网,因势随形、因山就势,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期待越来越多的美丽绿道,不仅是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更是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在方便市民出行、丰富百姓生活中,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明。
记者 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