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既是一记砸向形式主义的重锤,也让基层干部有了轻装上阵的盼头。
重复汇报、过度留痕、动辄一票否决,这些让基层苦不堪言的负担有个共同点,就是以考核督查的形式层层加码、传导压力,最终变成“工作中不能承受之重”。考核本应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何反倒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与热情?上级部门的考核制度不科学、管理手法不走心,恐怕是症结所在。
管理走心,首先意味着上级部门必须走出管理的“舒适区”,切实克服懒政、惰政思维。签完“责任状”,就等着要成绩,用扣分问责的办法让基层“动起来”,归根结底是一种管理上的因循守旧。为基层减负,上级部门首先要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在任务面前先审视自身有什么能做的,而不是只想着敲打基层、下移压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首先要给自己多上发条,强化对基层的帮助和服务,为基层干部节省宝贵的时间、留下实干的空间。
管理走心,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以科学的考核来促进事业的发展,绝不能为考核而考核。那种把评价指标简化为“扣分表”,过多过度设立“一票否决”事项,只能驱动基层干部“身体上动起来”,却难以让他们“心底里服起来”。检查基层成绩,何不多些调研暗访、少些专项检查?对基层工作中的一般失误,何妨多些督促整改、少些粗暴问责?底线必须坚守,但倘若把名目繁多的工作失误统统纳入一票否决,则同样会损害底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这就需要上级部门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以科学、务实、简便的考核管理,激发基层奋斗的姿态。
管理走心,最根本是要走进基层干部的内心,多些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设身处地想一想,假使自己作为基层干部,对这些名目繁多的工作留痕会怎样看、怎样办?我们常说,要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但在考核问题上,上级各部门间有没有尽可能做到共享互通、统一管理,让“数据多互联,基层少重填”?再如,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数据填报,基层却要耗费大量时间,到底值不值?须知,基层干部少填一份表,就有更多的时间跑田间地头、访困难群众、做实地研究。
只有用心、上心,管理才能打动人心。上级部门只有多当领头雁,不为甩手官,基层才能不做黄鹂鸟,争当拓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