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春走基层】节日坚守,让新药早日造福患者
2019-02-03 07: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仲勋  
1
听新闻

  “这个春节,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将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生产,确保在节后把‘救命药’送到患者身边。这是我们共同的新年愿望!”2月1日一大早,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炜就赶到控制室,通过监控屏幕,观察车间内生产情况。

  徐炜口中的“救命药”,是信达生物研发的国家抗肿瘤一类创新生物药“达伯舒”。2018年12月27日,信达生物制药与礼来制药共同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药物“达伯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成果,‘达伯舒’是具有国际品质的创新PD-1抑制剂,体现了中国创新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贡献。”徐炜介绍,已有超过1000例中外肿瘤患者参加了“达伯舒”相关的临床试验,很多人给公司发来了感谢信。

  这样的“救命药”是如何生产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镜,走进了信达生物的生产车间。由于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记者只能隔着两层玻璃观看药品生产过程。

  细胞库,可谓信达生物最为机密的区域,全公司上下只有寥寥数人能够获得授权进入,这里培育着“达伯舒”生产所需的“种子”,是药物生产涉及到的表达、纯化、灌装3个环节的起始阶段。

  记者来到生产车间,3个铁罐引人注目。“这是生物反应器,是药品生产的关键步骤,一年下来的产能可以达到1.8万升。”企业原液生产总监李云峰告诉记者,自获批上市后,公司一直加紧生产,满足患者需求。

  1.8万升,这个数字也代表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进步。信达生物首席运营官周勤伟博士介绍,生物反应罐的规模和产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水平。在这个指标上,美国是320多万升,韩国75万多升,而中国仅5万升。规模小,必然导致成本高,中国老百姓用不起,就无法享受世界医学进步带来的成果。

  “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在信达生物企业展厅入口,这句口号很醒目。正是带着这一理想,信达生物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从海外归国,于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信达生物,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

  “自主创新能力弱,原研药少,连仿制药都不如国外;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要求,几乎没有出口;产业化技术水平低,产业规模小,价位居高不下。”创业之初,俞德超深入调研过国内生物药物产业现状,下定决心通过创新来改变这一局面。他持之以恒打造了一个数百人的创新团队,目前企业员工70%以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2015年,信达生物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协议,获得首付及里程碑款超过33亿美元。这是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创造多个“中国第一”。时至今日,信达已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目前,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信达生物已建立起一条包括20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形成了新药上市的梯队。

  正是依靠信达生物在创新药上的努力,成功打破了国际药企的价格垄断,类似“达伯舒”这样的国外药在中国上市时,往往会制定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最低价。随着信达生物“达伯舒”在节后上市,这一价格还会更低,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很多国际同行认为信达生物的发展已经快到不可思议,但我常常有时不我待的感觉。因为患者的病等不起。”俞德超经常提醒自己的研发团队,只有竭尽全力才能跟着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形势,才能让老百姓早日用上疗效优、价格低、质量高的新药。

  通讯员 韩雷 徐衡

  记者 李仲勋

标签:信达生物;生产;救命药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