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财政投入为主,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地区,开展课后服务可采用政府财政补助和学生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
为解决学校放学早、孩子没人接的“三点半难题”,去年以来,南京等地推出“弹性离校”试点。这一政策一经推出,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也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然而,由于最初“弹性离校”完全免费,所需经费主要源自政府财政补贴,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公平问题,财政的钱是大家的,给“课后服务班”补贴,对不需要的家庭来说,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给不起财政补贴,即便给也非常有限。学校老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还要加班带“课后服务班”,所得收入又很少,这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而,尽管教育部门再三推动,但校方积极性还是不高,有的甚至给家长施加压力,让家长签字表示自己能接送小孩,家长虽然有意见但也是敢怒不敢言。
实际上,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如果学校真能办好“课后服务班”,适当收点费,也是乐意的。如果没有这个班,家长或者自己去接,这边正上着班那边就得考虑孩子接送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或者请保姆接送,花钱倒是其次,安全问题让人担心;或者送到托管班,以目前南京的行情看,一个月费用约1500元,且托管班老师大部分由在校或待业大学生、退休教师等人员担任。因此,只要“弹性离校”班收费合理、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即便每个月交一点钱,家长也不会有意见。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地方还是特别强调“免费”呢?这里面存在能不能实事求是、能不能担当的问题。前些年,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乱收费”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结果“学校收费”就成了“敏感话题”,以至于即便是一些正常的应收费用,一些地方也因担心被投诉而宁愿不作为。实际上,“乱收费”严重时,严打“乱收费”,这是实事求是,体现一种担当;现在这股风气被压制,该收的费用敢于收、该办的事情敢于办、该推进的改革敢于推进、该调整的制度敢于调整,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敢担当、真担当。
据央视报道,因“怕出事”,河南某地规定,中小学生中午吃饭得自己解决。于是,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周边的“午托班”,以至于小区“托班”成风,小区业主与托管班势如水火。其实,如果能够实事求是一点、多担当一些,由学校提供午餐,让教师帮忙看管孩子,“午托班”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弹性离校”问题如此,“午托班”问题如此,其他问题也是这样,只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再大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省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调整政策,让收费问题更加理性、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有助于让“弹性离校”走得远、走得好,这种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作风,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