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实现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 泰州:当好江苏发展中部支点
2018-12-16 08: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1996年成立的地级泰州市,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新泰州的发展也正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泰州。与1978年相比,泰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17倍,人均GDP增长324倍。

  22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浪花,但在泰州发展史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与1996年建市之初相比,泰州GDP排名已进入全国50强,所辖三市三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区行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6.4倍和5.8倍。

  泰州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泰州将激情拥抱新时代,解放思想再出发,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建好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让“泰州幸福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泰州通往兴化的高速公路。吴俊摄

  抢抓机遇大跨越,

  聚力打造“四个名城”

  11月26日至30日,泰州医药高新区赴京举行2018“新时代科技新长征”系列活动,收获满满:园区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泰州(北京)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峰会,听取专家对中国医药城发展的建议;精准开展人才和项目对接,有15个项目现场签约。

  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挺进高端,是泰州不断抢抓机遇推进转型跨越的一个缩影。

  新泰州建市22年来,先后经过建市之初拉开框架的形象塑造阶段;经过聚力建设中国医药名城、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四个名城”的内涵打造阶段;如今又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再造阶段。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2003年2月15日,靖江、江阴两市主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签署《关于建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协议》,开中国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先河。今年8月31日,江阴、靖江两市又共同确立了“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的奋斗目标。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全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在泰州诞生。

  2012年10月25日,江苏省委下发21号文件,正式确定泰州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泰州新一轮转型发展打开新空间。

  2016年5月,国家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江苏泰州开展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2017年9月,国家批复同意《江苏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方案》。

  产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泰州今年以来创新提出构建“1+5+1”现代产业体系,即以大健康产业为标志,以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构建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五大主导产业达到8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左右。

  跨江向海争上游,

  高点定位“中部支点”

  11月中下旬,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泰州组团赴沪开展“服务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

  “泰州有3万多人在上海从事建筑业,四成以上农产品供应上海,去年接待上海游客500万人次,六成以上企业与上海建立了合作关系,七成以上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韩立明向上海各界介绍,随着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的规划建设,泰州将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努力成为大上海的“后花园、卫星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后起之秀”,为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泰州力量。

  今年以来,省委书记娄勤俭两次到泰州调研,特别强调,泰州连接东西,承南启北,是江苏发展的中部支点,要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未来,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再出发,对标找差新跨越”大讨论,泰州市委提出,泰州地理位置居中,但思想不能居中;发展处于均线,但标准不能是均线,既要巩固快速发展的成果,又要保持发展起来的势头,更要积蓄进一步发展的能量,加快改变“居中”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引导全市各级干部跳出“城河思维”、跨过“长江天堑”、激活“大海基因”,推动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突围中游、力争上游。

  为了把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泰州努力书写“五张新时代新答卷”:一是培育地标产业,构建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二是做美精致城市,建设城水相依、古今交融的品质之城;三是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绿满城乡、舒适宜居的美丽泰州;四是彰显发展温度,增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民生福祉;五是永葆奋斗激情,锻造忠诚担当、实干兴泰的干部队伍。全市上下将通过做好这“五张答卷”,全面构建全省现代产业支点、创新驱动支点、绿色发展支点、区域融合支点、交通枢纽支点,加快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动能。

  以人为本惠民生,

  做实“泰州幸福多”

  在泰州城区泰山公园西门附近,有一处“城市港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来打工者前往体验。远远看去,“城市港湾”像个小商业综合体,很难将它和公共卫生间联想到一起。

  “卫生间隔壁就是免费书房,可免费提供公厕、阅读、无线网、饮水、擦鞋、手机充电、雨衣雨伞借用、称体重等服务。”泰州市城管局局长董维华说,首批40个“城市港湾”已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按照泰州新一轮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该市正在推进“对外大贯通、对内大通畅、环境大改善、功能大提升”,并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功能设施,给老百姓更多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休闲空间。

  今年上半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夏蓓教授课题组发布的靖江市民获得感调研成果报告显示,当地居民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政治等方面普遍具有较高的获得感。调研团队认为,靖江小康社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江苏平均水平。

  一座城市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如今,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走进泰州这个“祥泰之州”,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特有的品位和品质。这两年,泰州还持续开展“十行百星”评选宣讲活动,完成“美德善行一条街”改造升级,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市级好人馆、县区好人园等,不断引领广大市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与践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该市坚持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进一步健全终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养老“七大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泰州幸福多”的品牌内涵,绽放“泰州太美、顺风顺水”的幸福表情,展示民生普惠的和谐景象。 本报记者 顾介铸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