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资 提质增效 聚才引智
江都的工业经济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东车西绸、南船北油、钢管车把、机床电话”八大主导产品到90年代“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凤还巢”现象,都曾带动江都主要经济指标长期领跑苏中,甚至比肩苏南的部分县市区。然而本世纪以来对比周边县市区,“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扬州市江都区委书记张彤深感地区先进制造业“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跃迁,打好上市融资、提质增效、聚才引智‘三张牌’”。
“513”行动计划为先进制造业“供血”
今年,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智造系统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亮相南京2018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其中基于亚威云生态智造全流程管控项目获江苏省智造创新大赛三等奖。今年以来在国内机床行业负增长的环境下,亚威股份有限公司逆势增长,8个月产销增长10.8%,在手合同额增长20%,在锻压机床行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二,成为经济向好的一枝报春花。
“回头看亚威,无论是提前布局激光切割研究,还是收购昆山KUKA机器人,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大投入。”钱从哪里来?亚威副总潘恩海一语道破:亚威是江都最早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资本市场为企业创新跃迁、转型升级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江都区委、区政府组织调研后发现,江都企业家的思想认识恰恰是阻碍上市的最大短板。
为打破思想认识的藩篱,江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掀起一场“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思想解放大行动。张彤每个星期都要抽出时间,与两名企业家分别一对一谈企业上市。从书记带头谈心,到专家集中授课,再到政府派驻专业团队上门辅导,帮助企业做审计、算经济账,思想一变天地宽,企业由“不愿上”到主动“要求上”。目前,江都共有3家企业在国内主板或境外上市,1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挂牌企业数、融资额均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
今年初,江都发布《江都区资本市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确立资本市场建设“513”上市行动计划,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全区上市公司新增13家,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0家。加快塑造资本市场的“江都板块”。“513”上市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江都有200家符合条件的规模企业被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名单,26家企业新签订上市挂牌协议,揽月科技、嵘泰工业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入上市冲刺阶段。江都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300亿元规模的基金小镇。目前,该区已有10多家基金机构入驻,规模超100亿元。
江都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企业上市,放大资本在企业创新、产业转型中的撬动效应,助推江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振翅高飞。
以“亩均论英雄”打造发展“新干线”
扬瑞新材,是江都“亩均论英雄”的佼佼者。该公司位于仙城工业园,是新型材料企业,占地仅24亩,去年实现营收2.65亿元,净利润7350万元,亩均开票近1300万元,亩均入库税收近180万元,成为江都亩均产出的翘楚。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看到生产线紧张运转,三片罐涂料、二片罐涂料和易拉盖涂料等产品整装待发,不日将被发往红牛、露露、王老吉、加多宝等国内知名饮料厂商。
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这是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紧张;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大量土地闲置、亩均产出效益低。“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江都区区长韦峰说。江都树立“亩均论英雄”鲜明导向,通过实施“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让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倒逼低效落后企业腾笼换鸟、兼并重组或直接退出。今年以来,宜陵镇对正大环保、巨鼎科技、盛溪钢构等三家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拍卖,盘活土地为天楹环保、金都电力、高捷电子等新项目入驻提供土地保障;推动众工机械、贯达大件、盛源服装等5家企业土地转让,流转出的127亩土地解决扬州三药、美宇板业新项目发展的燃眉之急。
这几年,江都建立项目评估认证制度,围绕投入产出比、行业领先度、产业带动力、环境保护等关键指标,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先后否决100多个低产出、高耗能项目。同时,对重大产业链项目,则集成政策、集中扶持,推动投资100亿元的光线传媒电影世界、平高电气、九龙物流车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落户。
更解放、力度更大、惠及面更广的政策,成为江都区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灵丹妙药”。在园区开发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全区年均增幅以上的部分,区财政不参与分成;在政务服务上,“去熟人化”,推行标准化服务,小微企业也可享受优质服务;在上争项目过程中,凡符合政策条件的,根据省里相关规定,江都对企业实行先奖励再申报……一项项突破性、超常规的政策,催动江都先进制造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行。
人才“普惠”推动制造业发展“超车”
建设高质量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在江都,今年的人才政策从评审制走向普惠制。江都区人才办王荣锅解释说,简单说,就是人才被肯定的频率和渠道多了。江都亦称龙川。“龙川英才”“龙川工匠”被称为江都两张“人才名片”。过去“龙川英才”一年评审一次,今年每季度一次,对企业全职引进的博士直接认定为“龙川英才”,给予资金无偿资助;“龙川工匠”以往每年评选一次,今年每季度评选20人。
以“江苏大工匠”田明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江都非常活跃。人称“焊神”的马上录获评江苏省“首席技师”,每年为企业节本增效上千万元。他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培养出一大批徒弟,得意门生何敏荣获2017国际焊接大赛手工焊条电弧焊(111/SMAW)比赛冠军。作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七连冠”, 江都近年来柔性引进教授、博士1258人。
为吸引更多江都人“凤还巢”,去年江都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吸引583位名校毕业生报名,最终选出的18名毕业生将充实到江都各大园区、重点企业,他们的年收入为本科生13万元以上、硕士研究生15万元以上、博士研究生18万元以上。天雨集团引进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曹贵华,组建起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养出一支专业研发人才队伍。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整个人才队伍与高校对接畅通,成为高端领域水处理行业中的佼佼者。今年江都要达到百强企业硕士全覆盖,开票销售10亿元企业都要有全职博士。
一支支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着江都先进制造业企业迈上新的台阶。今年1至8月,江都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45.7亿元,同比增长19.3%,总量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位。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江都居36位。
通讯员 江 萱 记者 汪 滢
马上就评
小富即安是座山
小富即安是座山,如果缺乏翻山越岭的勇气就会裹足不前,就会与决定命运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像江都这样,以资本、质效、人才为抓手,“一把手”亲自找企业家谈心,形成了上上下下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氛围,值得点赞、推广。企业唯有走出惯性思维,善于在眼观六路、把握大势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杀出重围找到“蓝海”。对政府而言,出台举措应与市场结合,要有弹性,并根据自身优势确立抓手型工作。 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