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海外华人千里追寻真相 南京大屠杀两件重要物证这样重现于世
2018-10-22 15: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于英杰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由《拉贝日记》、马吉胶片等组成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如山铁证。那么,《拉贝日记》和马吉胶片原片是如何重新被世人发现的呢?10月22日,旅美华人邵子平先生和德籍华人邵华女士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相关史料,揭开了海外华人千里追寻这两件重要历史物证的真相。

  58页手记,记录马吉胶片母片寻访过程

  年逾八旬的邵子平先生长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其父邵毓麟是国民政府外交官,1937年5月至1938年1月期间曾任驻日本横滨总领事。尽管他成年后都不在中国生活,但在南京度过童年与少年的邵子平,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印象仍然深刻。1988年起,邵子平在纽约创立“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要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讨公道。

  众多周知,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台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下105分钟的日军暴行,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审判日军战犯、揭露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2002年约翰马吉之子大卫马吉向纪念馆捐赠了这台摄影机及4盘胶片。

  在捐赠仪式上,最早重寻并发现马吉胶片的邵子平先生,向纪念馆捐赠了他记录寻找过程的58页手记。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泛黄的草稿纸上,邵子平记录了辗转5000多公里获取的各种线索。

  上世纪90年代初,邵子平得知马吉胶片原片仍然存在,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他从纽约直奔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圣公会总部,一直追到约翰马吉牧师回美国后任职的华盛顿特区的圣约翰教堂,从耶鲁大学神学院档案馆找到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的联系方式。

  “他竟然与我住在同一个小镇,也算是一种缘分。”邵子平说,他最终在大卫马吉家地下室里,找到写有约翰马吉牧师亲笔说明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现场的胶片原片。“当看到胶片上的内容时,我感到很震惊,很悲愤,虽然只是记录日军一个个单一的残暴场景和一少部分被害的同胞,但仍然能够反映出南京大屠杀的事实。”邵子平说。1991年5月,约翰马吉胶片母片公诸于世,再次震惊世界。

  当天,德籍华人邵华女士还将从德国档案馆得到的两份关于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文献资料电子版,即《罗森致德国外交部的报告》一并捐给了纪念馆。

  寻找《拉贝日记》,戴克牧师至关重要

  邵子平先生在寻找南京大屠杀证据时,得知约翰拉贝曾撰写过日记,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立即展开寻访,并在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帮助下找到了拉贝外孙女莱因哈特夫人的下落,于是拜托德国老同学戴克牵线。

  同样参与寻访《拉贝日记》的德籍华人邵华女士是南京人,与邵子平保持联系,也是戴克的朋友。她说,戴克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在柏林福音教会工作,退休后非常忙碌。接受邵子平等人委托后,他一次次联系莱因哈特夫人劝她公开《拉贝日记》,“我们都是搞历史的,再现并传承这段历史真相,是我们这代人对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戴克近3个月的劝说打消了莱因哈特夫人的顾虑。莱因哈特夫人虽然继承了9册《拉贝日记》,但因她“打开日记所读到的都是流着的血”,为了心灵安宁,她把日记全送给舅舅奥托拉贝。答应戴克先生的请求后,1996年11月,莱因哈特夫妇前往德国南部说服舅舅取回日记,将其复印后送给了戴克。由此,震撼世界的《拉贝日记》得以与世人见面。

  “戴克先生在寻找《拉贝日记》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邵子平谦虚地说,至于他和邵华等人,只是尽了应尽的力量。

  记者 于英杰

标签:南京大屠杀;马吉;邵子平;拉贝;日记;华人;胶片;戴克;真相;海外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