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最新统计显示,江苏省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15.38%——深度老龄化,一道待解的题
2018-10-16 07: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唐悦  
1
听新闻

  一年新增近37万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近260万人……15日,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发布的最新版“老年人口信息白皮书”显示,江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率居全国各省份之首,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

  深度老龄化来临,高龄化趋势明显

  省老龄办主任夏春青在发布会上说,去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56.21万,占户籍人口22.51%,比全国高5.21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99.9万,占比15.38%,比全国高3.98个百分点。江苏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第三,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国际人口学会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就是“深度老龄化”。按这一标准,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江苏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程度最高的设区市南通已达29.35%,最低的宿迁为16.11%,两者相差13.2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市)如东为33.08%,最低的沭阳为15.3%,两者相差17.78个百分点。从表面上看,苏北的老龄化程度并不严重,但考虑到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多等因素,苏北养老服务压力并不比苏南苏中小。

  我省老年人“更加长寿”的趋势日益明显。去年末,全省80周岁以上老人数已达259.59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14.78%。自2010年发布白皮书以来,南通市百岁老人数量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徐州第二、苏州第三),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全省百岁老人达6026人,比上年增加535人,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7.72人。

  据去年全省老年人口去世时间样本数据分析,季节特征明显:1、2、12月(冬季)和7月(夏季)去世人数相对较多,每月均在4万人以上;5、6月去世人数相对较少。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季节变化、气候冷暖密切相关。去年全省老年人平均去世年龄为79.25岁,我省居民的人均寿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第5位(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浙江)。

  人口抚养比增高,社会保障压力大

  民政部门做过一个人口模型,预测全省老龄化率将在2052年达到峰值37.81%,绝对数达2743.31万人。未来社会和家庭将面临劳动力老化、人口抚养比增高、养老保障压力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负担加重、养老服务需求扩大、社会服务治理难度增加等诸多挑战。

  老年人幸福指数是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需要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更加完善。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18.2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9.5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为2735元。

  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所有符合条件的低保和特困老人已实现保障和供养全覆盖,城乡老年低保对象分别为6.03万人、39.64万人,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每人每月437.3元、323.1元。

  卫生计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对象扶助金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00元、700元。

  此外,南通、苏州、徐州3个市相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筑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长期照护、慈善援助、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

  千万老人空巢独居,期待服务更健全

  去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补助金24亿元用于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类养老床位达到6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6张。发挥市场力量参与养老保障成趋势,社会化养老床位已达38.3万张,占比60.1%。901家农村敬老院“开门办院”,拉长农村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的短板。

  为满足老人对护理和居家养老的需求,全省建成护理型床位18.1万张,占总床位40.2%。新建127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7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新建、改建适老住区11个。老年人优待水平日益提高,去年共发放尊老金10亿元以上,55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领到养老服务、护理补贴4.11亿元。商业保险广泛参与养老保障,去年意外伤害保险“安康关爱行动”参保率达55.63%,全省共支付保险赔款2.28亿元。

  夏春青表示,当前养老需求正面临大变革,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养老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从被动接受照顾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转变。这就需要老龄机构和社会生产部门,提供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打造深度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同时,全省还有50多万老人生活困难,空巢和独居老人将近1000万,必须对他们的生活保障作出制度安排。

  此外,老龄事业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服务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居家养老基础地位尚未得到很好体现;老人精神需求没有同步得到满足,孤独终老问题突出。为此,今后的养老服务将全面突出居家养老、医养深度融合、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4个方面,政府主导的兜底保障将更加完善。

  记者 唐悦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