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29日,常熟市召开人才工作大会,推出简化项目申报和管理、量身定制人才及团队支持政策、创新绩效分配和成果转化收益方式等一揽子改革举措,意在厚植人才优势,助推常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常熟提出打造‘精致城市’,与省委对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不谋而合,这给了我们极大鼓舞。”常熟市委书记王飏介绍,常熟将挑起县域发展“排头兵”应有的时代担当,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精致城市”新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紧抓“三项试点”,突破发展痛点
常熟产业基础雄厚,常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近年来,创新资源相对有限、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外贸发展压力大等问题成为发展明显制约。常熟摈弃粗放增长道路,推动“精明增长”,利用多项试点机遇,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从“科技镇长团”起步,到创办全国县级市中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常熟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与8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5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借助列入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契机,常熟聚焦体制改革和制度突破,激发调动更大的创新热情。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就是典型一例。“在我们研究院,人人有股份、个个有项目。”该所执行所长薛九枝博士介绍,所里聚焦非平板显示液晶技术产业化,团队持股比例达到70%,落户常熟两年多,吸引了美国、欧洲的院士以及15名博士加盟,目前刚完成股权激励方案,74个员工享有数目不等的股权激励。常熟将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逐步改造各类创新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大幅提升创新效能。
与此同时,常熟积极利用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机会,把服装城打造成面向全球的贸易平台。常熟服装从“卖全国”向“卖全球”提升,去年为该市外贸出口增长贡献8个百分点。
开展“零地增长”试点,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在不增加用地指标的前提下,在自有土地上实施改扩建,增加生产和研发用的建筑,提高产出水平。
以三项试点为主要抓手,常熟着力破除发展痛点,提升发展质量,为城市增添“精致内涵”。
“三个千亿级”,再造产业雄风
“产业强则城市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夯实产业这个根基。”王飏说,常熟紧扣建设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体系这一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实施新一轮产业再造,着力建设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产业。
紧挨长江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港口大进大出优势集聚大项目,相继引进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汽车两个特大型整车项目,一举实现产业大转型,去年实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347亿元。当前,正推动汽车生产、销售、物流、金融、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再造还需激活价值链。没有工厂、仓库,只有设计、营销团队,通过收集消费者需求安排生产,创下年销售10亿元的奇迹……常熟戎美淘宝店堪称服装领域杀出的一匹“黑马”。“常熟服装产业连接着数万家小微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亟需转变商业模式,从‘以产促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万晓军认为,通过把常熟服装城打造成贸易中心、设计中心,能有效带动服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常熟还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掌握供应链。这些年,常熟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超过70%,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70%。目前,常熟已有80多个企业、近120多个产品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去年,三大产业规上产值已达1952.4亿元。
“三大生态圈”,彰显生态追求
铁黄沙原本是长江滩地上的一个洲岛,是长江江苏段仅有的4个具备建设深水港条件的区域之一。常熟先后投入16亿元整治,计划将铁黄沙建成一个物流基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的提出,激发常熟更高层次的生态追求,对铁黄沙的发展定位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建“物流岛”,改建“生态岛”!
常熟城市格局融山、水、城为一体。常熟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年投入巨量资金和工程量,相继对尚湖实施退耕还湖,修复沙家浜、昆承湖、南湖等大型湿地,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在已建成以虞山、尚湖为主的生态核心圈和以昆承湖、沙家浜、南湖为主的生态涵养圈的基础上,常熟推进建设以铁黄沙半岛为核心的沿江生态经济圈,打造由三大生态圈和三条绿色廊道组成的“三横三纵”大生态格局,着力彰显“精致城市”生态底色,全面提升城市生态魅力。
不久前,常熟又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开展全市域生态布局规划,把常熟全境纳入长江共抓大保护的范围,梳理整个山、田、林、湖、草资源,细化生态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报通讯员 韩 雷 徐瑞雅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