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0月9日晚,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剧场舞台上,《风雪夜归人》正进行第三场试演。这是我省第一部昆剧现代大戏,从服饰、道具、舞美到曲牌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表达,给观众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节奏、表演给现代人看,是昆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探索。”从排演以来一直心怀忐忑的苏昆院长蔡少华从身边观众的积极反应中捕捉到了自信。由吴祖光经典话剧改编而成的《风雪夜归人》昆剧版,是2017年度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政府重点投入剧目,即将在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闭幕式上正式亮相。前两场试演,官微上300张免费入场券发布后旋即被“秒杀”,观众中有230位“70后”,其中“90后”共128位,还有更年轻的“00后”“10后”。
古老昆曲呈现青春时尚气息
拥有一个年轻而庞大的“粉丝”群,是“六百年昆曲”焕发青春活力的真实印证和最大底气。
2004年,被公认为于21世纪初推动昆曲在新时代复兴的青春版《牡丹亭》诞生。作为男主角柳梦梅的扮演者,苏昆“扬”字辈演员俞玖林这十多年来经历并见证了昆剧如何愈演愈热,深知眼前局面来之不易。“别说有这么多观众,当年我们连演出机会都没有。”他记得自己1998年刚进剧团时,因为演出少没收入,团里一下子走了好几十人。之后旅游热门地周庄建起“古戏台”,大家才多了些登台机会。
新世纪伊始,这批年轻演员和古老的昆剧一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举办。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原江苏省苏昆剧团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2002年,苏州昆剧院与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敲定合作青春版《牡丹亭》,张继青、汪世瑜、古兆申等名家坐镇,“扬”字辈演员开始了持续一年多的严格训练。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来到北京大学献演,受到热捧,从此一发不可收,开始了规模盛大的“进校工程”。10多年间,苏昆走进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海内外50多所知名高校,演出超过300场。北京一家机构曾对25-45岁昆剧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5.3%的观众是通过青春版《牡丹亭》首次认识昆曲。改革开放以来,昆曲观众平均年龄下降了30岁!
18年倾情守望“中国昆剧艺术节”
看到婉转“水磨腔”在当代复苏流行,中国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戏曲理论研究家郭汉城忍不住为“昆曲之乡”点赞。“苏州是东方水城,更是艺术之城、昆剧之城。600年前昆曲从苏州兴起,如今得到这样的传承和弘扬,苏州人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这场600年的文化对望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些年来,苏州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持续不断大手笔投入剧目的整理传承、人才的培养储备、设施的建设更新,极大推动着昆曲艺术的发展。
参与筹备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时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的高福民对此感触很深。上个世纪90年代,昆剧处境艰难,全国的昆剧团普遍陷入发展困局,有关部门从1992年就开始筹备中国昆剧艺术节,可多年过去也未办成。“1999年,文化部在湖南郴州召开昆指委成员年会,下了办节的硬任务。”高福民回忆道,2001年3月,昆剧发祥地苏州克服万难,办成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数月后文化部决定,由江苏永久承办中国昆剧艺术节,定点在苏州。
2001年起,每三年一次承办“中国昆剧艺术节”,成为着力构建“五位一体”昆曲保护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此外,苏州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首创苏州昆剧院昆剧电视专场并连续播出,还成立苏州昆曲博物馆、重建苏州昆剧传习所等。2006年,《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颁布,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部地方立法的昆曲保护条例。从2016年开始,苏州市财政每年为昆曲拨款投入超过4000万元。2014年,由政府专项投入1.3亿元建设的苏州昆剧院新院落成投用。
昆曲当代意义体现在创新精神
在蔡少华看来,作为昆曲发源地,苏州这些年对守护传统戏曲表现出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构成了昆剧繁荣发展的最大“地利”;而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双提升,又构成绝好“天时”。短短几十年间,苏昆出了“继”“承”“弘”“扬”“振”5代演员,以刘煜、徐栋寅为代表的“振”字辈年轻演员也已开始担当大戏主演,剧团获评高级职称者从原有的不足10人到现在的34人,更构成昆剧繁荣发展的“人和”。一场持续600年的文化对望,迎来“创新表达”新时代。
今年6月,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专题调研苏州昆剧院。他对苏昆这些年推出好人才、创作好作品并吸引众多年轻人欣赏昆曲表示赞赏,鼓励他们打磨精品力作,让“百戏之祖”焕发新生。
这段时间,苏昆人忙着筹备改革开放40周年昆剧展。苏昆人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昆曲的当代意义正体现在其创新精神,只有赋予传统剧目“二次生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模式,昆曲才能持续拥有青春活力。
近十多年,苏昆先后创排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中日版《牡丹亭》等14个品牌剧目。其中,与苏州市“荣誉市民”白先勇第四次合作打造的昆剧新版《白罗衫》,也将在本届昆剧艺术节进行全面展示。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作品资助剧目,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
作为昆曲传承的最新成果展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被视为这届艺术节的保留剧目。十多年来,青春版《牡丹亭》进北京大学演出12场,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培养了一批新生代昆曲观众。与此同时,苏昆携手北京大学实施昆曲传承计划。在这次双方共同打造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中,来自北京16所大学的学生参演,青春版《牡丹亭》主演及乐队主要成员均加入“一对一”主教团队。
好戏连台,“百戏之祖”正青春焕发!
本报记者 高 坡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