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培训会议上,射阳县海河镇条海村关工委副主任李余礼的报告,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掌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6岁。从1957年做民办教师起,吃了40多年‘粉笔灰’。”李余礼2001年从条海小学退休后,看到村里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留给“银发族”照顾,孤单可怜不说,还没人辅导功课,心生疼惜的李老决定做点什么。2006年春,他把家中玻璃房腾出来,买来黑板桌子板凳,优先吸收留守儿童的“余礼儿童辅导站”就开张了。
要吸引孩子,简单照搬课堂教学不行。孩子们好动好玩,他就设计游戏和表演节目寓教于乐。“我制作了100多副‘汉语拼音棋子’,给来站的孩子玩,也送给学校的孩子。我还编写了汉英《双语联唱》唱词,谱了曲教孩子唱,既学汉语,又学英语。”
这样的趣味手段和自制教具多,孩子们就爱来。小站容纳不下,孩子跑远路李余礼也担心不安全,又在各村找农家协助,开辟了7个辅导点和1个电子阅览室。每个点李老都请了在职和退休教师帮忙,自己则每个点轮流跑。他还骑着自行车,来回十几里地,挨门逐户为十几名留守孩子辅导学业。
对待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李老和对孙辈一样。逢年过节总要送点吃食,生日记挂着准备蛋糕,过节还给特困留守儿童换新衣。老伴陈必云是孩子们口中的“奶奶”,假日她给免费用餐的孩子们做饭,进城总要给孩子们捎零食。有人问她,这么多孩子在家烦吗?她答:“我孙子、外孙子都在外地,他们就是我的孙子、外孙子,吵吵闹闹更觉得高兴。”
其实,李余礼收入并不高。退休工资加种地养殖,一年才七八万元,但他每年都要拿出1万多元作学习奖励。办站至今,他置办桌椅、乐器、教具、器材等已花了8万多元,自己还成天忙。“办站以外,我还早晚帮老伴做农活,虽然人累一点,但我有精神。我60岁学弹电子琴、70岁重新学英语、71岁学电脑,为的是更好给孩子们作辅导。”
动力何在?“我李余礼是共产党培养成人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为党的事业工作,就是闲不住,干工作还不喜欢落人后,要争先。”老母病危住进县医院那些日子,李余礼白天请兄妹服侍,自己辅导孩子,晚上去换班,次日一早又乘车回来,“直到老母病故,一天也没耽搁孩子。”
2014年7月,李老罹患直肠癌,去北京手术治疗时,辅导站只好关门。“我身在医院,心在辅导站。”他借来笔和纸,边养病边编写辅导教材。次年春出院回乡,来探望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
边化疗、边工作,李老的小站重新开门。这12年,小站辅导了850多名留守儿童。今年4月,李余礼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李老这些年坚守的同时,上级支持了多台电脑、乐器和空调,乡邻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民企厂长夏正连主动把闲置乒乓球桌送来辅导站,“木匠宗守来、张正飞两位师傅,虽然手里活紧,仍起五更、睡半夜帮我修乒乓球桌,打了几十面彩板和几十块小黑板,不收一分钱。”李余礼还记得,个体户于堂无偿让出两间楼房供办学;杨浩、姚奉成等老师经常来帮忙辅导功课。“如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已在我们这里形成了良好风气。” 本报记者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