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50名第九批江苏援伊干部人才肩负省委、省政府重托,来到新疆伊犁,接续开展援疆各项工作。南通工作组坚持把产业援疆与就业援疆结合起来,大力移植南通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充分挖掘受援地潜在优势,积极整合国家、自治区政策优势,着力培育伊宁县独特的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伊宁县轻纺产业区”。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呈“一区两园”格局,即“家纺服装产业园”和“织造产业园”,2018年1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
坚持高点定位打造就业平台。充分发挥伊宁县交通区位、要素资源等优势,坚持高点定位,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由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规划,总面积1500多亩,以培育外向型家纺服装生产基地为目标,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各类企业100余家,吸纳就业3万人,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2017年一期5万平方米15栋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9家企业全面入驻,吸纳就业近3000人,其中8月15日1805名农牧民走进产业园成为产业工人,为伊宁县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规模化转移就业行动。伊宁县织造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200亩,总投资超过50亿元,由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规划设计,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最终建成特色“纺织小镇”。2017年6月启动一期工程,占地1400亩,建设1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2018年6月建成投用。2020年织造产业园将建成“百亿级”园区,形成1.5万台织机规模,年产坯布10亿米,吸纳本地2万人就业,间接带动三产服务业产值超过5亿元。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精准招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相关行业协会和产业集散地联手,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导和支持南通家纺服装和坯布织造产业向伊宁县整体转移。2017年,开展外出小分队招商20余次,先后接待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纺织服装协会等规模考察团6次,累计接待考察客商80余家,为园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4月与南通如东纺织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商会招商,已有8家织布企业达成入园投资意向,织机规模达3500台,可吸纳就业3000余人,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超30亿元,同时如东县有30%的织布企业有意将产业转移至伊宁县。随着伊宁县轻纺产业区的建成投产,大平台、低成本的优势将会促使更多的南通纺织企业乃至全国的相关企业向园区转移。
健全激励机制保障稳定就业。为确保产业园员工稳定就业,工作组牵头深入调研,拟定关于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推进就业、考核奖励等相关意见,科学制定《推进就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召开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暨推进就业全县动员大会。创新激励机制,各乡镇与县委政府签订稳定就业责任状,按照每50名员工配备一名乡镇管理干部,协助企业管理,让员工尽快走上岗位。引进内地“红黄旗”奖惩机制,定期对各乡镇稳定就业情况进行考核。制定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
建立高效组织促进工作落实。引入南通园区建设运营先进经验,专门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分析解决园区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运用集体智慧来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在第一批次新招录员工进入园区企业后,又成立产业园管理服务办公室,设置餐饮、住宿、交通、培训、思政等12个保障组,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2017年安排1325万元产业引导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安排40万元人才培训资金培养园区建设管理运营人才,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服务能力。
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内生动力。发展产业需要产业工人,更需要有一批本土的管理技术人才。南通工作组精心选派36名有基础的员工赴南通三润服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技术、学管理,回来后发挥“传帮带”作用,逐步培养一批本地技术管理人才,搭建起产业工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完备的人力资源体系,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