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南京市浦口区未来将有哪些新作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浦口?
中央部署要求与地方发展需求“交集”之下,一项改革创新动作应运而生——今年以来,浦口在全区招募楼栋长近千名,要打通共建共治共享 “最后一米”。
“如果把社会比作人的肌体,那么社区就是一个个‘细胞’,‘细胞’是否有效运行,关乎整个肌体的健康。”浦口区副区长高昌玖说,作为今年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内容之一,楼栋长队伍建设实现了社区群众自治与政府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由“远”及“近”,
打造居民服务“第一窗口”
“在这里住了20多年,街坊邻居都是熟人,我就想为大家做点事情。”今年初,家住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的刘观华有了一个新角色:二条巷小区4栋、6栋以及凤凰小区12栋的“楼栋长”。
身穿 “江浦大联勤”马甲,挂着“楼栋长工作牌”,每日在楼栋里巡查,与邻居拉家常;每周检查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安全情况;每月上门走访,宣传解释公共政策,了解居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困难户的诉求并向社区反馈;每个季度更新一次片区内居民信息……这些正是“刘观华们”当下的日常工作内容。为了方便工作,他还建起一个楼栋居民微信群。
为每个楼栋设置“楼栋长”,是浦口区在社会治理上的最新探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浦口区城市商品房小区和农村拆迁安置小区不断增多,倒逼社区治理向精细化、科学化升级。今年2月,浦口区民政局、政法委、公安分局和联勤办等多个部门经过几轮调研座谈,最终以区政府名义在全市率先下发《浦口区关于加强社区楼栋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每100户设置1名楼栋长的原则,实现所有住宅小区、零散片区全覆盖,同时与区内“大联勤”网格管理形成良性联动,积极构建“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工作机制。经摸底梳理,全区涉及楼栋长招募的小区有200余个,全区应招楼栋长1000余人。到8月底,各街道社区通过征集报名、资格审核、面试择优、公示确定等流程,切实将有一定文化程度、组织能力和公信力的居民选出来,目前全区楼栋长已全部招募结束并履新上岗。
“从一开始的不信任、怀疑和观望,到现在大家有事都愿意找我,有时直接找到家里来反映问题。”楼栋长袁正川说,楼道灯坏了,下水道堵了,有线电视没信号了……通过不断帮助街坊邻居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慢慢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自己从这份新工作中收获了成就感。“有事反映给楼栋长,很管用。”居民张休红说,自己家门口的过道灯坏了,上午刚反映给楼栋长,中午就有人来维修。
“网格员包干片区大、住户多,通过建立楼栋长队伍,可以补阙拾遗,让网格更密更扎实。”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居委会主任谭元风说,社区内有3301户住户,通过公开招募产生了36名楼栋长,一个网格长下面有3-5个楼栋长,以前居民遇事都打12345投诉,现在楼栋长敲门入户,把很多问题解决在“客厅里”。
“不出家门口,找到办事人。”高昌玖道出推行这一创新举措的初衷。
从“管”到“治”,
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地基”所在,社区楼栋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居民是社区楼栋的服务主体。实现由“管”到“治”的转变,是全国各地社会治理面临的共性难题。用楼栋长体系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是浦口区的破题之举。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今年以来,我们把建设社区楼栋长队伍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就是要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浦口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每一个楼栋长身兼四职:社会管理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和帮困解难服务员。
检验“楼栋长”制度是否行之有效,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看群众投诉有没有减少。江浦街道联勤办负责人万翔提供了一组数字,今年以来,街道涉及社区物业服务的12345工单呈明显下降趋势,6月工单量比5月下降了16.5%,7月又在6月的基础上下降了9.5%。
如何更好地推广做实这一居民自治新举措?浦口区委、区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全区统一的楼栋长“分级管理、月度例会、季度考核和年度评比”管理机制,并将楼栋长队伍建设纳入区和谐社区(村)分类考核和共性考核。在示范建设上,区级公益创投向楼栋长队伍建设项目倾斜,在江浦街道团结社区试点,将楼栋长社会化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拟建立楼栋长服务室、制作积分荣誉墙、按月开展志愿服务和按季组织团建活动,增强楼栋长荣誉感和归属感;汤泉街道依托居民消费合作社,探索“楼栋长积分兑换”激励模式。接下来,浦口区还将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楼栋长自治服务内容,进一步梳理楼栋长管理机制,引导楼栋长队伍担当居民自治的先锋队。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共建共治共享”,其中“共”是建、治、享的前提,是对政府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良好局面提出的客观要求。浦口区探索的楼栋长制度,有利于促进社区群众自治与政府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实现居民自我服务发展上的新形态和政府社会治理结构上的新突破。
连“点”为“片”,
构建共治共享“四梁八柱”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楼栋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汤泉街道的泰来小区是一个拆迁安置房小区,每天晚上,楼栋长两人一组参与夜间巡逻,身穿大联勤反光马甲,配有定位器、手电筒、肩灯等装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巡夜定位对讲机一键呼叫大联勤指挥中心。汤泉街道联勤办负责人刘开梦说,通过这一举措,将楼栋长的日常巡查纳入大联勤机制,有效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
联勤中心是浦口区在全市独创的一个社会治理机构。小到车辆违停、占道经营,大到环境整治、食卫安全、拆违治乱、治安防控……各类社会问题被一“网”打尽。浦口区设立了区街两级的联勤指挥分中心,将公安、城管、工商、质检、食药监等数十个职能部门全纳入,如同蜘蛛网的“网心”,一旦接报,迅速响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城市社区500户左右、农村社区300户左右的标准,浦口已实现全区网格化。“将新设立的楼栋长队伍直接融入已有的大联勤处置响应平台,使之成为‘大联勤+’体系的‘关键闭环’。”浦口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楼栋长如何连点成片、协同作战?江浦街道八里社区某新建小区内,拆违留下的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引发了住户不满,居民正准备抱团拨打12345投诉。楼栋长获悉后及时沟通并上报,江浦街道大联勤指挥中心迅速上门处理,与小区物业协商,承诺10天内将建筑垃圾处理干净。“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发生在街社基层,只要及时发现应对,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得到化解。”江浦街道联勤办负责人万翔深有感触。
高昌玖说,在区楼栋长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楼栋长“切实纳入大联勤网格,与大联勤良性联动,有效充实网格服务力量”的建设思路,就是为了进一步细化网格管理、补充网格人员、整合网格资源和提高网格实效。以大联勤驾驭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小网格服务社会大治理,构建起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四梁八柱”,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的高质量、高水平。
王世停 仇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