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最美人物】16年坚守, 只为“战鹰”一飞冲天
2018-08-22 06:4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18日,凌晨3点半,夜空漆黑一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的营房,亮起灯光。代理机械师吴仁荣整理好内务,迅速赶往停机坪。凌晨4点的停机坪,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吴仁荣带领6名机组成员,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为即将翱翔蓝天的“战鹰”保驾护航。

  吴仁荣是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人,2002年12月入伍,现任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代理机械师。为让这些“战鹰”平安起飞、平安回家,无论严寒酷暑,吴仁荣每天凌晨4点,准时出现在停机坪上。

  刚入伍时的吴仁荣,曾因这个工种特有的辛苦打过退堂鼓。“刚进部队的时候很兴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新鲜感消退,我内心就动摇了。看着周围一个个晒得黑黝黝、身上散发着煤油味的战友,忍不住想,这和汽修工有什么区别?”吴仁荣说,是带他的师傅曾言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是2003年9月的一个机械日,突然下起大雨,还夹杂着冰雹。我下意识往工具房跑,曾师傅却扛起蒙布往飞机上冲,他跑得太急一下摔在地上,脸都擦破了。我去扶他,他让我别管他,赶紧去盖飞机,别让冰雹把飞机砸坏了。”吴仁荣回忆,一番奋战后,飞机全都盖得严严实实,师傅的伤和一个个淋透了的战友让他受到很大触动。“师傅告诉我,干机务是苦是累,但总得有人干,不干飞机就上不了天、打不了仗。从此,我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战友,他们很多人因机务工作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却依然坚守在机翼下。”

  机务工作是个技术活,而吴仁荣入伍前只有初中学历。基础差、理论知识薄弱,怎么办?“埋头苦学!”吴仁荣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解蒙布、擦飞机、搞润滑……吴仁荣和机组战士抢着干、比着干;上了飞机,他围着师傅问这问那,哪些地方容易松动断裂、哪个部位容易漏油漏气……每个问题,他都将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记到本子上;业余时间,他看专业资料、听技术讲座,撰写研究体会达两万多字,积累1万余字维护经验和故障研究材料。

  机务工作是艰辛的。“牡丹江的紫外线很强,夏天地表温度可高达50摄氏度以上,飞机每天起落五六次,但场内没有一点阴凉的地方,我们要在太阳底下完成各种检查,晒伤是常有的事。”吴仁荣说,更辛苦的是冬天,零下40℃的极寒天气里,保障过程中手经常冻得没有知觉。

  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刻苦钻研精神,吴仁荣从一名普通机械兵成长为一名张口会说、闭眼会摸、伸手会做的代理机械师,贏得战友们“活条例”“活规程”“活数据”的美誉。

  “有一年我们赴樟树执行驻训任务,当时飞机转场到徐州,兄弟单位一架飞机油箱漏油,又迟迟不能排除故障。当时距离飞机再次起飞仅有两小时,如不能按时进入樟树驻训,会给整个团的工作带来巨大被动。”军械员柳明明回忆,当时大队领导召集所有机械师想办法,在大家都束手无策之时,吴仁荣只用40多分钟就定位故障所在,保障飞机顺利转场起飞。

  守护“战鹰”16年,吴仁荣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安全保障飞行1000多小时,发现大小故障140多起,排除重大故障80多起……他2008-2010年维护的飞机连续3年被军区空军评为样板机;2010-2014年连续5年被机务大队评为样板机机械师。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优秀士官人才奖”“夏北浩式技术尖兵”“机械师标兵”等荣誉。

  “我们机务兵没有枪炮,但我们手中的解刀扳手就是最可靠的武器。”从江苏到黑龙江,2300多公里;从军16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吴仁荣将每一滴汗水化作战机一飞冲天的雄姿。“作为中国军人,从军报国,此生无悔!”他向着守护的“战鹰”,敬了一个军礼。

  本报记者 鹿 琳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