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曾指出,江苏大气污染防治部分工作部署不到位。今年“回头看”以来,在督察组交办我省的信访件中,仍有近40%反映的是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借鉴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经验,在重点地区积极探索,创新启动专项帮扶和强化督查机制,将帮扶和督查相结合,督政和督企相结合,曝光和问责相结合,旨在扭转局面,主动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使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落实到位。
蓝天保卫战,在徐州开辟“新战场”
今年4月起,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帮扶和定向督导机制在徐州落地,标志着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新战场”正式开辟。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开展期间,督察组指出“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江苏省排名垫底,局部区域有所恶化”。此后,徐州围绕落实整改的要求,在大气治理方面采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去年,徐州PM2.5浓度仅比2013年时下降14.3%,成为当年江苏唯一没完成“大气十条”目标的城市。今年一季度,徐州PM2.5浓度再度反弹,同比上升2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下降7.7%,达标率依旧全省垫底。
“徐州大气治理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刘晓蕾介绍,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帮扶和定向督导机制得以诞生。
专项帮扶和定向督导机制中,专项帮扶侧重于省一级的业务指导,发挥好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强化督查侧重于督政和环境执法监管,解决好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和违法排污问题。
这两方面也正是针对传统环境污染治理难题对症所下的“药”。其中,专项帮扶主要通过指导徐州制订实施2018年治气攻坚方案,组织先进地区介绍经验,安排专家下沉服务,加大资金倾斜力度等方式,打通以往以设区市为主导,在治气过程中难以消除的种种“关节障碍”。而定向督导,则是通过专项督政,强化问责,推动市县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压紧压实环保责任,通过持续督导企业,加大曝光,形成高压态势,实现大气污染物减量减排。
“与以往治理方式相比,专项帮扶和定向督导机制有意识地提高地方大气污染治理的高度,强化污染治理过程中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的密度。不仅如此,针对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还通过机制定向督导的功能,提升污染防治督办效率,实现省内相关区域督导力量的聚合,弥补地方执法人手不足的短板。”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程炜说。
在运用新机制,实施强化督查的过程中,全省共调集来自6个设区市的环保执法人员,对徐州展开高强度督查。他们联合执法,累计检查企业3238家,查实存在环境问题企业2583家,发现环境问题5232个,建议立案查处829家,移送公安部门案件47起。
截至6月30日,徐州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降低10.4%,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治气机制成效尽显。“这一机制带来的转变,对全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程炜表示。
督政、督企并重,强化专项帮扶和督查力度
今年1-5月,江苏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低于国考目标要求,大气污染防治压力陡增。
5月30日,省政府约谈大气问题突出的常州、淮安、镇江、宿迁、徐州等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6月11日至24日,江苏又借鉴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经验,按照督政和督企并重的原则,对常州、淮安、镇江、宿迁等地进一步开展专项帮扶和大气强化专项督查。
其中,督政以明查政府机关为主,通过动员部署、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推动市县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履行好各项环保责任规定,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企以暗查暗访重点企业为主,通过随机抽取、突击检查、提级查办等方式,强力压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开展强化专项督查,目的就是给地方督政和督企工作同时拧紧发条。通过在各地原有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上加码,使整改压力传导得更深,让心存侥幸的干部和企业法人不敢再把专项行动当作‘一阵风’。”刘晓蕾说。
专项帮扶和强化督查实施以来,共对常州、淮安、镇江和宿迁四市528家企业展开检查,发现各类大气环境问题440个。对于这次专项帮扶和强化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省里借助媒体持续曝光,同时查明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相关责任人员,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追责问责。
通过此轮督查,四个设区市PM2.5浓度明显下降。与开展专项督查前相比,PM2.5浓度最大降幅达39.9%,大气环境质量出现阶段性好转。这充分说明下沉压力,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力度的重要性。
省环保厅人士直言,专项帮扶和强化督查,既指导和帮助地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督促地方采取强力措施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的硬仗。当强化督查的压力传递机制,与专项帮扶的精准作业机制相互作用、有机反应时,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治理形势、工作难点与推进进度也就分外清晰了。
正是江苏大气污染防治理念的创新,带来大气质量的提升,也让接受专项帮扶和强化督查的四市在自查自改中更加主动。
常州印发《2018年5-6月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行动方案》,出动执法人员5672人次,检查企业2314多厂次,立案查处327家;淮安把大气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市委书记姚晓东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暗查重点大气治理项目,市长蔡丽新多次就大气治理现场督办;镇江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十条”,委托专业技术团队对空气污染成因进行全方位会诊,并从6月15日起宣布全市进入强化管控状态,市区160家建筑工地停工整治;宿迁累计督查企业102家,下发督查交办单54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家,建议处罚金额达400万元。
抓住“回头看”契机,倒逼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6月5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江苏,“回头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契机。
“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更严格的标准,扎扎实实推进整改,确保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回头看”期间,省级层面带头翻开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篇章。各设区市拿出创新之举,在细化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对环境问题治理要求的同时,倒逼自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促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更高质量。
宿迁通过抽调“三县一区”及市环保局直属单位执法或管理部门13名业务骨干,实行异地执法,有效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既达到驻点督查的目标,又让环境执法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执法效率。该市还创新督查手段,对列入强制减排的重点污染源停限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企业限停产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告》为各督查组跟进分析与进一步督查核实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强的针对性。
淮安建立信访会审机制,对所有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牵头,每天召集环保及信访责任地分管负责人会审。通过详细了解调查过程、透彻分析存在问题、会商处理整改措施、逐字研究回复材料,确保交办信访问题彻查到底、整改到位,使办理结果令群众满意。
镇江为加强各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协调与联动,建立集每日会商、每日交办、督查和动态管理在内的四项机制,一改往日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徐州以成立的攻坚指挥部为抓手,统筹各项整改措施全面推进。
伴随着创新机制的实施,各地正拿出更多硬招实招,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记者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