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2018全国重点媒体江苏大型采风活动综述
2018-06-07 07: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吕中  
1
听新闻

  乡村旅游拓宽富民路 乡村振兴呼唤大旅游

  —— 2018全国重点媒体江苏大型采风活动综述

  近日,由江苏省旅游局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江苏网及省内多市旅游部门承办的“水韵江苏”2018全国重点媒体江苏大型采风活动在我省圆满落幕。

  这次活动主题是“聚焦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我省5月1日正式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活动在南京建邺启动,在苏州周庄结束。在5天繁忙的行程中,来自中央和各省市50余家媒体聚焦了苏南、苏中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了解了江苏乡村振兴的蓬勃画卷。采风的人们虽匆匆一瞥,但是已初步了解到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现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环境改善的重要渠道,现在的江苏大地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富庶、生活幸福。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省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已经从粗放复制走进优质提升的新阶段,呈现出品质化、特色化、集聚化、融合化发展的趋势。旅游部门提供了一组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我省全年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总收入近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接待游客总人数2.87亿人次,同比增长16%,全省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已达42万人左右。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尤其是都市游客梦想中的“诗和远方”。

  转变思路、以农促旅,坚守转型底线留住古村乡愁

  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对各村而言首先要破解的难题,便是如何让乡村令城市向往。

  无论行至何处,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宿环境、愉悦的消费体验,都是今天游客对城乡旅游发展的共性诉求。然而,如若不加分辨地将宽阔的城市道路铺进恬美乡村,非但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移步田野、渴望兑现的乡土情结,还会破坏乡村原有的自身特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何在力促发展、补齐短板的同时,保全农村乡土气息,挽留游人眼中的乡愁?

  发展理念的变革扮演着重要角色。

  破晓时分的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已有早起的渔民执网出舟,盈盈水波与深沉大地在晨辉中相得益彰。很难想象今天旅游业发展势头一派兴旺的沿湖村,十年前还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回看岁月,由于农业发展同旅游规划一度未能并轨,商业资本不成规模地无序引进,对古村面貌的保护构成过极大的威胁。

  “村里曾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仅要求我们完善软硬配套、提升服务品质,还要呈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使之与这座百年渔村的地位吻合。”村干部说,为保住200多年历史留下的乡土原貌,沿湖村舍弃了商业化大开发的路子,量体裁衣、深耕自身“渔文化”,提出“旅游+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农民”和“旅游+互联网”等多重举措,制定出一条集空间规划与产业布局于一体的发展思路,将农、旅二者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保农,守住淳朴乡风。

  留住游人眼中的乡愁,也是扬州邵伯古镇副镇长秦杰眼中的头等大事。“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应遵循有别于城市建设的理念,最紧要的是充分认识人文历史与乡村生态自身蕴藏的价值。”在秦杰看来,古镇里的一砖一瓦与每处农家小景,都不再是过去“无关经济增长”的发展末梢,而是今天振兴乡村的无价瑰宝与发展底线。“一旦彻底背离了乡土文明,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又何谈聚拢人气做强乡村?”正是基于此番考量,邵伯拿出的发展方案坚定了保护与展示并举的导向,给予村容村貌以应有的尊重。

  因地制宜、深耕特色,助力错位发展促使百村争鸣

  “如果说留住乡土气息、托住游人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线,培育乡村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就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虽然时至夏初,作为主打品牌的郁金香花季已过,但看着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荷兰花海旅游风情小镇游人如织的景象,大丰区旅游局副局长李萍依旧倍感振奋。

  如何破解“千村一面”的难题,增加农村魅力,提升发展活力?在“苏派园林名满天下”的长三角地区,荷兰国花郁金香为这片久种棉花的土地开辟了差异化发展的空间。2012年,同济大学受邀为新丰镇编制了2.46平方公里的多彩荷兰村项目规划,先期以荷兰花海为核心区,全面融入荷兰乡村风格,彰显异域风情特色。

  然而,新丰镇缘何借别国名花作为自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品牌特色?“荷兰花海以郁金香代替棉花种植并非无中生有的选择,而是以1919年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受张謇委托、规划新丰农田水利为渊源。”李萍说,新丰镇在挖掘自身同荷兰的历史文化渊源时,发现荷兰“三宝”中奶酪与足球不易引进,便尝试进行了郁金香种植。“无心插柳柳成荫,郁金香试种成功让乡镇村民看到了在江淮大地植入异域风情的广阔前景。也正基于这段特定历史,令新丰镇拥有了他人‘学得走、却采不去’的花海经验。”李萍说。

  深挖历史文化渊源之余,找寻“新亮点”同样重要。在南京市浦口区老山南麓水墨大埝景区的全球首家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爱好摄影的南京市民王婧带着7岁的儿子对着一副副标本细细端详,400余件馆藏蝴蝶标本令爱好自然科学的男生直呼过瘾。“没想到自己的家乡是中华虎凤蝶发现数量最多的地区,更没想到能在大埝收获这番‘人蝶巧遇’的奇缘。”王婧感慨。

  令游人“意想不到”,是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的一道奇招,却并不意味着要为追求独特而脱离农村实际。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除特定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餐饮服饰外,用好本土生态资源同样可作为招揽游人的“金字招牌”。“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旅特色的传统思路中,人们往往盯着别家没有什么,却很少留意自己拥有、却看似普通的资源。如果用得好,一片叶子、一朵花、一只蝴蝶,同样能牵出令人羡慕的发展良缘。”这位负责人说。

  改善人居、以点建链,通过要素互补消解虹吸影响

  江苏,是国内经济发展高地。在江苏的乡村,如何应对城市群等发展主体带来的“虹吸”效应,同时提高自身对旅游要素集聚的能力,是走访中不少村镇关注的焦点。

  地处无锡、常熟、江阴三地交界的顾山脚下的山联村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以激发大学生村官潜能为源头,改善人居环境为关键,打造乡村旅游为契机,在拉动各类要素聚集的同时,消解村外高端技术产业给古朴山村发展带来的“虹吸”影响。

  2008年资料显示,山联村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由于无节制的开山采矿,村里灰尘漫天,满目凋敝,村集体不仅负债1400多万元,而且每年还要外借200多万元发工资。村里的困顿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富裕劳动力的流失随即造成了各类资源要素外溢。

  为破解乡村发展的困境,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虞嘉晔,上任之初便将恢复乡村生态作为“外争要素、内聚民心”的基本策略。在村党总支书记吴岳平、村主任朱虹的引领下,“收拾了自家屋子再待客”的山联,将粗放发展时期荒废的山坡、坑地、河流充分利用起来。十年后的今天,恶性循环不但消失,山联也成为一座适宜农旅休闲体验的度假胜地。

  有了良好的农旅发展环境,虞嘉晔开始扩大村里种植皇菊的规模,并邀请江南大学食品系与山联村合作延展以菊花为主体的上下游产品。从传统的菊花茶、菊花酵素、菊花枕头,到新潮的菊花火锅、菊花馄饨、菊花沙拉……伴随产品线上线下的热销,人、财、物等要素在山联集聚。这也让临近的科技小镇非但没有“扰乱”村里高端农旅品牌诞生的节奏,反而给未来“村镇合作”提供了一二三产互补叠加的可能。

  放眼全省,“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人才、土地、资金、政策、交通、医疗卫生等基本要素在乡村聚拢,也同样不可小觑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要素利用提出的更高要求。”省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陈劲松表示。在他看来,江苏乡村围绕传统要素争夺的初级阶段已临近尾声,未来的重点不再是增量,而是激发存量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升级。就在今年初,溧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该市将在要素上抓推进,积极争取点状供地、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力促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集约与高效利用。

  做强党建、优化共建,富口袋同时提振乡间精气神

  截至去年底,江苏已拥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9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0个,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3.7万家左右。2017年,我省全年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总收入近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接待游客总人数2.87亿人次,同比增长16%,全省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约42万人。

  “没有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和带领,很难想象生活能有今天这番变化。”这是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恒北村村民普遍的认同。“农村致富并非一蹴而就,能借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机遇让村民实实在在获利,离不开对发展乡土事业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基层党员的辛勤付出。”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说。正是在村支部的带动下,恒北充分发扬在早酥梨种植上的经验,跃升为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拉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徐州市贾汪马庄村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对协调“富腰包”与“富头脑”二者辩证关系所做的回答。马庄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用乡土文化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不仅抓出了村民的精气神、乡村的好风尚,也抓出了发展的新动能。今天的马庄村,从“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到红遍大江南北的“马庄香包”,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也促使具有贾汪色彩的乡村文化得以复兴。

  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下,联建共建的乡村旅游生态逐渐成型。苏州市张家港永联村在建设农耕园作坊街后,一些原本从事酿酒、榨油、打铁的传统手工艺者又成了“香饽饽”。他们将手艺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收入也比原来高很多。如今,这些永联人已和永联旅游形成紧密依存的利益共同体。

  伴随民风提振,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村集体+工商资本”等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等载体纷纷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年均收入,比单一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村民高出约5000元,乡村旅游带动富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充分印证。而要进一步做强乡村旅游,还少不了继续在党建工作中埋头苦攻、不骄不躁。”陈劲松说。

  高点站位、联动发力,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乡旅功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成为各地发展共识时,陈劲松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将分散在全省各地的旅游产品有效集中,凝聚全省之力,以一个统一、高效、标准化的平台将产品孵化成品牌,再将品牌打造为江苏旅游精品系列,打包推出。

  “目前,全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虽然势头很足、点上产品亮点多、自发性强,却呈现出产业链布局相对分散与部分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特征,全省‘一盘棋’的分工协调格局仍有待加强。”陈劲松说。在他看来,江苏能否加快省级旅游集团成立的步伐,促使各地旅游部门加盟其中,将深刻影响市场面前我省乡村旅游业能否获取持久动能、完善区域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达成。

  从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旅游服务强省,要攥指成拳、系统性谋篇布局,就离不开顶层设计的保驾护航。

  2015年10月26日《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印发,指出到2018年,培育形成10个省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20个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120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0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0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20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全省乡村旅游项目年投资额达到500亿元,并从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强化部门联动、缓解地方发展压力。

  乡村旅游发展造福一方人民,绝非让农民搬离农村,而是要将人气集聚于此。今年1月5日“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提高江苏乡土人才工作站位,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作用。

  四梁八柱框架既成,一个聚焦江苏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正在来临。“接下来,全省旅游系统将继续探索创新,联合住建、农委、发改、水利等有关部门,助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把乡村旅游进一步打造成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陈劲松表示。

  江苏乡村旅游已经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乡村美、产业旺、百姓富、生活好的田园画卷已在绘就,可以确切地说:乡村旅游拓宽了百姓富民之路,乡村振兴呼唤乡村旅游鼎力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大旅游! 吕中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