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灌云用两只“紫燕”将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
2018-06-03 08: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学习新思想 发展高质量

  为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化工园区的紫燕化学与经开区的紫燕食品,形成鲜明对比。一只‘新紫燕’抵得上一群‘老紫燕’。”最近,灌云县委书记左军谈及解放思想大讨论时,总会讲到两只“紫燕”的故事。一家化工企业,一家食品企业,两只“紫燕”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是当地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比之中引人深思。

  当前,我省正在推进沿海化工园区整治,既需立足当下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更要与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对标对表,破除思想束缚、摆脱传统路径,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同名属巧合,

  对比之中见优劣

  紫燕化学有限公司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2011年投产以来,多次因环境污染问题被群众举报、被环保部门查处。近日,环保部华东督察局、省环保厅联合调查组与灌云县环保局对该公司两个点位进行挖掘,发现有液体渗出,经检测发现为有毒有害物质。综合考虑企业状况和园区环境污染整治要求,环保部门在5月21日下达关闭告知书。走进已停产多日的厂区,记者仍能闻到刺鼻的异味。透过简陋的厂房和设备,可以感知到这家企业发展方式之粗放。

  而位于灌云县经济开发区的紫燕食品公司,整洁的厂区、精致的产品、智能化的生产线,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一期项目去年9月投产,建成熟食制品、辅料加工生产线;二期项目将建设真空包装食品、调理品生产线。”公司负责人王慧介绍,企业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打造藕虾生态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家禽养殖基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满足华东、华北1000多家门店销售需求,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两家企业同名,纯属巧合,企业投资者完全没有关联。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差异,让两只“紫燕”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数据显示,紫燕化学占地45亩,亩均投资102万元,亩均销售收入89.78万元、税收3.85万元;紫燕食品占地144亩,亩均投资694万元,全部投产后预计亩均销售收入2083万元、税收104.2万元。“紫燕食品虽不是高精尖项目,但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提升,符合新发展理念。”左军坦言,过去走了弯路、留下包袱,需要深刻反思。

  细算三笔账,

  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两只“紫燕”,反映出当地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性。结合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灌云县委县政府算了三笔账:

  一笔环保账——灌云化工园区最多时有125家企业,其中123家是外地转移过来,产品大多又销往外地,帮别人承担环保安全压力;

  一笔经济账——园区企业10多年纳税不到20亿元,而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6亿元治理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笔政治账——生态环境被破坏,损害的是群众健康,影响的是党委政府公信力,这是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问题。

  “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承受巨大压力,市县两级干部先后被问责。”左军痛定思痛:“无论是哪笔账,都是亏的。我们决不能再将污染传给后人,要痛下决心、铁腕治污,彻底摘掉‘污染园区’帽子,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清水绿岸。”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保工作抓得紧不紧、成效大不大,是检验“四个意识”牢不牢的重要标尺。我省将提高环保安全标准,严于过去、高于国家、全省同标,坚决防止低端落后产能梯度转移;以零容忍态度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不达标不生产、不升级就淘汰。“无论是沿江沿海,还是沿太湖区域,都用一个标准推动化工产业整治,不给落后低端产能容身之地。”省环保厅厅长王天琦透露。

  针对近期频繁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连云港明确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方伟直接分管环保工作,县区也实行“环保县长”“环保区长”。同时,连云港将灌云、灌南化工园区环境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上收一级,由市环保局直管,严格制度刚性约束。

  对标新理念,

  培育更多“新紫燕”

  化工园区去年税收6.1亿元,对于灌云来说,是一块不小的“蛋糕”。“看一时,整治会带来阵痛;谋长远,必须坚决淘汰污染企业。”左军说,灌云所有化工企业停产整顿、逐一核查,该淘汰的淘汰、该关闭的关闭,加快园区“腾笼换鸟”。

  推进化工行业治理,不能谈“化”色变。“化工产业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发展,必须是高端项目、高端环节。”王天琦分析说,“两灌”地区有一些医药、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处在产业链最低端,利润低、污染大,将污染治理成本外溢,由社会来埋单,这样的项目要坚决砍掉。

  记者在灌云采访时,感受到灌云全县上下憋着一股劲,抓整改谋发展。灌云县县长朱兴波的一番话,打开审视全县发展的新窗口——

  灌云拥有江苏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口,可加快集聚现代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灌云有山有海有古迹,旅游资源丰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经济效益、富民效益;海陆空铁河“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框架正在形成,交通区位更优,可以发展枢纽经济,打造空港产业园、高铁产业园;全县农村人口占比达70%左右,农业有基础,但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响亮,通过“一产接二连三”可带动农村整体发展。

  灌云县川星村有近万亩梨园,原来每斤梨只卖几毛钱,现在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农业+旅游”的伊甸园景区,变卖梨为卖风景,果农收入翻番,景区周边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35%以上。“思路一变,发展的境界也更高。”朱兴波表示,通过融合发展,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经济效益集中彰显。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两只“紫燕”引发的思考讨论仍在延续。“将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始终,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补齐拉长短板,培育更多‘新紫燕’。”左军表示。 本报记者 黄 伟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