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10点,南京新模范马路66号。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的一间办公室内,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桂冠正端着一碗泡面修改论文。
“有自己的追求,选择简单的生活,做感兴趣的事,享受美丽人生。”这是桂冠对自己的定位。今年36岁的他,刚获得“南京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求学路上,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桂冠1982年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中考我考了两次,高考也复读了一年。我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只能靠读书。”
最终,桂冠考上长江大学,学的是无线通信专业。由于基础不好,桂冠的英语四级考了多次才通过,专业课成绩也排在班级后三分之一。萌生考研想法后,同一本英语单词书他买了5本,每天背单词,掌握了的打钩划掉,不懂的继续背,一本书划烂了就拿第二本;学校旁边的书店里有了专业课新书,他马上买回来做题。
成功考取本校研究生开学一个月后,桂冠却主动退学,瞄准国内无线通信专业中顶尖的电子科技大学。经过一年的努力,2006年,他如愿进入该校硕博连读。这番经历给了桂冠自信:只要静下心来、努力、坚持,想做一件事情肯定能成功。
2009年,桂冠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日本东北大学深造,师从日本无线通信“3G之父”安达文幸教授。名师指导加上主动摸索,桂冠的学业顺利,论文接连发表。“不断获得同行认可,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而这也激励桂冠更加潜心科研,无论去哪里总随身背着笔记本电脑。几年下来,他发表论文的数量在实验室中占了一半之多。
做学问重“实用”,而不只是写论文
2015年底,桂冠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受聘于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获评为江苏省“双创”人才和江苏特聘教授。近10年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发生质的飞越,桂冠选择与该领域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作为研究方向。
去年3月,桂冠在南邮组建开放计算与普适感知研究中心,简称FOCUSLAB实验室,寓意“有梦想的人聚焦在一起”,主要研究无线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相关课题。实验室目前有计算机视觉、工程等方面老师7人,其中像全职引进的欧洲科学院院士Hikmet Sari教授,每年有6个月时间呆在中国,不仅把最前沿学科动态带回实验室分享,或邀请专家前来学术交流,还把实验室最新技术成果在国外进行报道。
桂冠回忆,在日本6年,影响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思维方式。“安达文幸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所做的工作,在实际工程中有价值吗?’我也经常思考,所从事科研项目是否对改变生活有实际用处、有无工程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写论文。”
桂冠的微信名字前有一串数字,这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税号。刚来学校时人生地不熟,报销成了桂冠最头疼的事。“我们研发了一个智能化发票报销系统,出差回来,只要把发票交给‘报销机器人’就行啦!”团队前期搜集了很多发票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功能,让它识别发票数据,通过文字识别和语义分析把所有信息进行匹配,测试的正确率高达99%。“这款产品我们打算在6月份正式推向市场。”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时,桂冠正在成都上学;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时,他正留学。桂冠一直设想,能否利用科研帮助预测自然灾害。FOCUSLAB实验室正在研发的产品之一——智能化立体水位监测系统,就是通过地面、铁塔和无人机立体视频监测,结合城市积水、雨量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一旦发现水位超过临界点,系统即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把重点河道视频监控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和手机终端等,有利于实施远程防洪应急指挥调度,实现自然灾害智能化预测和监控。
享受生活,让科技给人类带来好消息
从日本回国后,他选择留在南京,“这座城市离我的家乡比较近,而且有文化底蕴、经济发达,充满包容,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桂冠说,做人、做事,最终还是为了有家、有爱和更好的生活。
FOCUSLAB实验室成员奉行“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做咖啡”。实验室研一学生张婕告诉记者:“桂老师常说,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做科研要专注,‘做咖啡’的意思就是学会生活。我们实验室的女孩子们喜欢种些花花草草,男生们会经常和桂老师一起打篮球。”
生活中许多小细节,常引发桂冠的兴趣。通过南京南站自动进站检票口时,发现人脸识别速度慢、会出现失误,研发一套高效、准确的人脸识别系统便进入桂冠的工作日程中。“旅客进站一瞬间,通过几个摄像头的多角度识别,不需要停下就能由机器确定你是谁。科技改变生活,多好!”桂冠说,这背后其实就是一系列的算法。
小问题里有大天地,桂冠习惯于关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他看来,做事情需要“工匠精神”,聚焦一点,做出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做到极致。
桂冠的英文名字叫Gabriel(加百列),是“给人类传递好消息的天使”的意思。如今,Gabriel又被人工智能业界赋予“人工智能”助手的含义。这一巧合也正如桂冠所愿:“通过科技与人工智能,给人们不断带来便捷、安全、美好。”
记者 叶真 卫鑫 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