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5日,第123届广交会在广州闭幕。展会实现了难能可贵的“双增长”:采购商到会人数同比增长5.3%,为5年来最高水平;出口成交同比增长3.1%,为4年来春交会最高水平。由2329家企业组成的江苏交易团,在充分展示实力的同时,也透过这个外贸“晴雨表”“风向标”,为促进我省外贸高质量发展探路寻道。
“新”字当头,
竞争取胜的“王道”
广交会已走过60多年,每届展会供应商、采购商云集。对参展企业而言,广交会既是出口成交的重要商机,也是同行之间“掰手腕”的场所。同类产品同场博弈,靠什么吸引采购商?致力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成为参展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王道”。
“我们公司的研发设计中心去年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给新品研发增添巨大动力。”江苏汇鸿中锦公司办公室主任周光晨深有感触地说,本届广交会公司展出40款新款轻运动系列服装,都由研发中心设计师研发制作,吸引不少客商前来看样品、询价、意向成交,而且都是新客户,与去年秋季广交会摊位人气形成明显对比,让外销员信心倍增。
展会期间,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展位格外抢眼。作为FIFA(国际足联)等三大世界级专业体育运动组织选优供应商,该公司人造草坪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参展人员刘沁心说,他们重点推出最新研发的抗菌草、低温草等4款个性化产品,客商询价意向成交踊跃。
针对欧美客户爱好户外野营旅游且对服务品质要求高的特点,常州大亚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宠物星球、拜尔药业等50多家知名厂商合作开发车载、折叠、防寒等系列产品,拥有了一批“忠粉”。本届广交会针对东南亚、中亚市场投放的轻薄宠物地垫与木质彩色花纹密胺碗,激发印尼、斯里兰卡采购商的兴趣,达成意向成交近100万美元。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分析说,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从供给侧发力,以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具有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企业取得不俗的出口成效。
品牌领路,
出口升级的必选
从“贴牌”到“创牌”,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却是漫漫长路。我省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创立自主品牌,是“优进优出”的题中之义,这一步非迈不可。而广交会正是检验品牌战略成效的重要舞台。
汇鸿中锦家纺产品早已畅销东南亚地区,但长期为各种世界品牌贴牌。周光晨说,近年来公司在柬埔寨、缅甸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尝试创立自己的品牌,从纯粹贴牌到标注“中国制造”,再到挂出自主品牌,稳扎稳打向前推进,去年秋交会以来已收获新订单。本届春交会上,东南亚地区采购商对他们的自主品牌认同度明显提高。
统计显示,本届广交会品牌展区共成交100.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33.5%。我省参展企业普遍表示,贴牌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反差明显,有的贴牌企业降价销售还打不开销路,而许多品牌企业订单充足,对价格也有较强的话语权。
江苏长江纸业主营纸品文具,公司研发的簿册、文件夹通过多种国际认证,荣获 “中国十大文具品牌”称号。近年来公司创立的自主品牌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市场从欧洲扩大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三期首日达成意向成交40多万美元。
广交会二期,中江公司展出玩具、家居、个人护理、园林、餐厨共近2000种商品。该公司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在产品款式、颜色、材料上进行升级改造,避免同质化竞争。公司负责人顾金梅介绍,公司2016年分别在欧盟和美国注册商标,通过各种展会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该类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三四成,在东欧、南美等多个地区获得较高认可度和美誉度,本届广交会上意向成交超过350万美元。
模式创新,
营造外贸新优势
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动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广大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营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也是广交会新看点。
立足线上线下联动,扬州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大陆地区首批入选亚马逊中国供应商的企业。公司主营酒店用品,在美国洛杉矶、阿联酋迪拜建有近1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与海外200家左右经销商合作建立线下营销体系。本届广交会上,公司参展代表将这种营销模式进一步向欧洲等其他国际市场拓展,日均收取客商名片60多张。
江苏新感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主营睡袋、野餐垫等户外产品,面对主要原料涨价、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在稳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借助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开拓新兴市场。本届广交会,企业带来设计独特、材料新颖、有专利认证的野餐垫,受到“一带一路”沿线采购商欢迎,新接订单30多万美元。
新业态正成为我省外贸新的动力。去年,以11家省级试点企业为主体的重点外综服企业出口近210亿元,增长1.8倍,服务中小微企业超万家。本届广交会期间,作为我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的中国制造网,抢抓机会,首开B2B电商行业先河在广州设立“虚拟展会”,借助该公司的专门系统,国外采购商可依托360°全景技术、交换名片功能、电子图册功能,实时与国内制造商取得联系。国内制造企业不出国门即能收获买家的真实询盘,帮助中小企业开辟“扬帆过海”新途径,成为一道新风景。 本报记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