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当今重量级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大卫哈维,把整个5月交给了中国,尤其是南京。
5月3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大卫哈维发表主旨演讲。当日上午,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揭牌,大卫哈维等一批国际学者获聘。
5月4日,大卫哈维将去北京,参加国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6日起,大卫哈维将回到南大授课,一共八讲,主题是“和大卫哈维共读《资本论》”。
30岁就收到来自中国的信号
记者和大卫哈维约在南大哲学系的一间办公室采访。当他走进来时,记者发现,他和墙上的马克思像竟有几分相似——都有着茂盛的头发和大胡子。他笑了,说早就习惯了这种说法。83岁的老先生毫无衰老之态,习惯了国际飞行,始终在工作。
哈维现今依然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和伦敦经济学院。他提出地理-历史唯物主义,是空间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资本主义的十七个矛盾》《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等。
大卫哈维与马克思主义结缘,和中国有关系,这是一段颇有意味的故事。哈维30岁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书。当时,学校里有一个传奇汉学家、地缘政治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拉铁摩尔幼时随父到中国,生活于上海,后来担任罗斯福政府外交官,被罗斯福推荐给蒋介石做私人政治顾问,还曾访问过延安。拉铁摩尔对中国的商品流通非常感兴趣,周游新疆、内蒙古和东北等地,著有《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
在拉铁摩尔受麦卡锡主义迫害时,哈维对他产生兴趣,主动拜访,从他那里了解到关于中国的很多事件。拉铁摩尔对青年哈维产生重要影响,此后,从地理学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他的学术方向。哈维说,拉铁摩尔当时骑马、骑骆驼走“丝绸之路”,“我也有这样的梦想,去走一遍‘一带一路’”。
讲授《资本论》近半个世纪
“在我所生活和执教的英美,已经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就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有见地的交谈。”哈维并不讳言他是西方的“少数派”。哈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书时,就曾有同事、教授提议把他“扔出去”,说他“不是客观的科学家”。“这就是美国所谓自由言论体制内在的矛盾!学校的人告诉我,你的自由言论只能去街上说,但不是在大学里。不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部分教授不会如此反对,只有少数激进分子这么说。”哈维说。
这种情况近来有所改变。哈维说,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35岁以下的美国人中,40%-45%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可怕的事情”。美国有不少青年读书小组对马克思感兴趣。哈维的线上教程“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非常受欢迎。这套课程的出版物也已引进中国。
在中国年轻人常去的豆瓣网站上,《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评分高达8.6分,很多读者留下书评。听闻哈维本月在南大开设的课程正是这个主题,不少年轻人都表示要去“蹭课”。
自1971年以来,哈维几乎每年都会教授《资本论》,甚至一年中讲两三遍,而且针对各种不同人群。在过去几十年阅读《资本论》过程中,人类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情况发生很大改变。“我喜欢每年讲授《资本论》的一个原因是,每次我都必须问自己:应该以何种不同的方式阅读它?它又将带给我之前未曾注意的何种启示?”哈维说。
哈维认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必须不断提出新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
到中国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大卫哈维和南京大学签约3年,每年来授课一个月。
哈维说,他之所以愿意到中国来工作,首要目的就是想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在哈维的视野中,中国的发展是惊人的,速度史无前例。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2007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用自己的稳定发展,对解救全球性经济危机作出贡献。在中国发展建设链条中的澳大利亚、智利、巴西等,也没在经济危机中遭遇太大损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
“马克思认为,矛盾永远普遍存在,在今天中国的发展中,确实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内在矛盾。比较明显的一个矛盾,就是马克思价值理论强调竞争,今天的中国道路和全球经济运行模式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关系,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去阐释这一种矛盾,在学理上很重要。”哈维说,一方面,当今资本主义发生许多变化,金融资本统治着世界经济。这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欧洲是不需要面对的事件。另一方面,19世纪资本主义范围小,而今天资本主义已变成全球化事件。马克思虽然没看到后来这些变化,但随着研究对象变得更为强大、全面,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地位更加突出。
去年,哈维在和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管理学院的师生一起工作时,关注到中国的房地产。“我已经不再年轻,否则要想做一个项目,把马克思的金融、地租理论与中国房地产现实连接起来做研究,我非常愿意和这里的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开展研究。我从事了40多年的马克思理论研究,我研究的从来不是枯燥的哲学,我所关心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去理解周遭的物质世界。”
记者 王晓映 倪方方
实习生 谢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