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首用北斗卫星勘探石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科学前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量产高性能纤维,打破国外垄断……中国石化驻江苏企业“科技石化”的脚步日行千万里,“我为祖国献石油”歌声依然嘹亮。
全链创新 打造科技高地
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就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江苏,是中国石化下属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共有16家驻苏企业,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成品销售等环节。”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有根表示,从成品油到服装化纤、高端材料,中石化“江苏军团”的产品以及服务,已经构成一条优势产业链条。
在这条产业链中,科技创新的影子,可以说无处不在。江苏油田在油井生物防腐项目上,突破传统化学法的技术思路,采用生物竞争和抑制的方法,发明快速检测SRB的方法,将检测时间从7~14天缩短到2~6小时,其中耐受90℃防腐功能菌开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帮助油井实现快速防腐,稳定生产;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度油气探测器,填补了国内应用空白;南化公司,碳捕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可从烟气中捕集100多万吨高纯度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下5000多万棵树……
“科技石化”在“智慧”领域的快人一步,也给消费者带来满满的科技“获得感”。南京岔路口加油站,是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试点打造的首家智能加油站。在这里,“加油智能、购物智能、管控智能”,“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手机识别”联动免密支付,无人便利店购物自助服务,还能“线上下单,线下提货”。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智能加油站建设,实现‘设备、支付、环保、数据、服务’等多要素智能融合,推动油品零售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进军。”张有根说。
自主攻关 抓牢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不断自主攻坚,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国际博弈的主动权。”仪征化纤党委副书记陈达的这段论述,也成为中石化驻苏企业的共识。
在高性能纤维领域,有3座产业“珠峰”,分别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以及碳纤维。它们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与民用工业。过去,高性能纤维的生产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封锁。核心技术缺失,成为掣肘我国军事装备实力和国民经济产业升级无形的软肋。
近十几年来,仪征化纤瞄准目标,加大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力度,大力推进原始创新,攻克重重技术难关。2011年,国内首条千吨干法纺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在仪征化纤建成投产,此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并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的国家。目前,仪征化纤正在攀登第二个产业高峰,芳纶工业化生产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条千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投产。
产业升级,材料先行,新材料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是各国工业发展“兵家必争之地”。中石化驻苏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硬气”的新材料还有很多。近日,扬子石化研发的塑料新产品——聚乙烯特高分子量锂离子电池隔膜料YEV—4500已开始进行市场推广。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之一,是锂离子电池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
2017年,伴随隔膜专用料的首次工业化试生产,扬子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锂电池隔膜料的生产企业,打破了这一行业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人才为本 夯实发展基础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本,创新驱动实际就是人才驱动。而人才驱动,从根本上来说要依靠人才制度。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在这点上,专业从事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研发的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下简称物探院)有着最鲜明的例证。
2012年,刚刚博士毕业的胡光辉,从法国飞来南京,正式加入物探院,成为该院史上第一名80后院级专家。谈及自己回国并选择物探院的原因,胡光辉说主要是物探院当年破格定岗定级的魄力与诚意打动了他。
“‘上天容易,入地难’,物探工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技技术、软件应用等手段,给地球‘做CT’,探测油气储量、涉及开采方案等。技术异常复杂,专业要求极高,所以我们求才若渴。”物探院副总工程师方伍宝介绍说,当年为了成功将胡光辉引进回国,物探院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科学评分体系,并力排众议将其定级为院级专家,“要是按以往的晋升规则,从入院到院级专家至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一晃5年多时间过去,胡光辉所带领的团队目前同时承接着十余项重大项目,其中不乏国家级重点项目,这个团队已经成长为物探院一支快速崛起的科研力量。
“在中石化驻苏企业中,有不少物探院这样的技术导向性企业。这些企业对科技研发有着刚性要求。”张有根表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中石化“江苏军团”逐步构筑了雄厚的人才队伍,并构建了灵活高效的科研平台,完成了从科研成果的个例展现,到持续性的创新常态的华丽转身。 孙江敏